[发明专利]电动助力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26384.2 | 申请日: | 201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行彦;上野健太郎;野泽佑介;小岛大典;山口东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1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助力 装置 | ||
1.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具有:
根据制动踏板的操作进行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
被设置成相对于该输入部件能够相对移动的辅助部件、
通过该辅助部件的进退移动而产生制动液压的主缸、
对所述辅助部件施加推力的电动致动器、
控制该电动致动器的动作的控制器、
对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辅助部件施力以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朝向规定的中立位置的施力装置,
所述电动助力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能够执行无论有无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均使所述电动致动器动作的自动制动控制,
在该自动制动控制中,所述控制器比较判定阈值和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当该相对位置不足所述判定阈值且所述输入部件移动规定量以上时判定为所述制动踏板被操作,所述判定阈值是基于因所述辅助部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设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自动制动控制中判定为所述制动踏板被操作时结束所述自动制动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阈值基于所述主缸发生的制动液压而变化。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件被配置成面向所述主缸产生制动液压的压力室,
所述判定阈值根据所述制动液压可变地设定,以使随着所述辅助部件的移动由所述施力装置作用于所述输入部件的弹簧力大于通过制动液压作用于该输入部件的力,该制动液压随着所述自动制动控制中所述辅助部件的移动而由所述主缸产生。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件被设定有该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上下限范围,并且设有检测该输入部件的移动位移的行程检测装置,
所述相对位置的上下限范围被设定为基于所述行程检测装置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检测误差经时变化。
6.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具有:
根据制动踏板的操作进行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
被设置成相对于该输入部件能够相对移动的辅助部件、
通过该辅助部件的进退移动而产生制动液压的主缸、
对所述辅助部件施加推力的电动致动器、
控制该电动致动器的动作的控制器、
对所述输入部件和所述辅助部件施力以使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朝向规定的中立位置的施力装置、
检测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位移的行程检测装置、
检测所述主缸产生的制动液压的液压检测装置,
所述电动阻力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
自动制动控制装置,其不论有无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均使所述电动致动器动作;
判定阈值存储装置,其储存自动制动控制中基于因所述辅助部件的移动而产生的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设定的判定阈值;
比较装置,其对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比较;
判定装置,在该自动制动控制装置进行的自动制动控制中,当检测到所述相对位置不足所述判定阈值且所述输入部件移动规定量以上时,该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制动踏板被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具有自动制动控制结束装置,在所述自动制动控制中由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所述制动踏板被操作时,该自动制动控制结束装置使所述自动制动控制结束。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阈值存储装置的所述判定阈值随着所述主缸产生的制动液压不同而不同地被储存。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件被配置成面向所述主缸产生制动液压的压力室,
所述判定阈值存储装置的所述判定阈值根据所述制动液压可变地设定,以使随着所述辅助部件的移动由所述施力装置作用于所述输入部件的弹簧力大于通过制动液压作用于所述输入部件的力,该制动液压随着所述自动制动控制中所述辅助部件的移动而由所述主缸产生。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动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具有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辅助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上下限范围数据,
并且具有上下限范围数据设定装置,其将所述相对位置的上下限范围数据设定为基于所述行程检测装置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检测误差经时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63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