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24170.1 | 申请日: | 2011-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言东;丁建朋;王新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上下 装置 | ||
1.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分料机构(1)、落料机构(9)及设于所述分料机构(1)与所述落料机构(9)之间的传送机构(0208)构成;所述传送机构(0208),包括底座(6),在所述底座(6)上设有上料机构(2)、升料机构(3)及送料机构(4);所述升料机构(3)设于上料机构(2)及送料机构(4)之间;所述上料机构(2)与所述分料机构(1)相接,所述送料机构(4)与所述落料机构(9)相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支架(101),在所述分料支架(101)的顶端设有差动机构(102)及与差动机构(102)一侧相接的料斗(103);所述差动机构(102)由内差动板(1021)及与分料支架(101)连接的外差动板(1022)构成,所述内差动板(1021)底端连接有分料气缸(10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由连接于所述底座(6)一端结构相同的整料支架总成(21)构成;所述整料支架总成(21),包括与底座(6)连接的支架(211);在所述支架(211)上设有倾斜于水平面的支撑架(217),所述支撑架(217)的一侧与支架(211)连接,在所述支撑架(217)的另一侧上连接有与支撑架(217)平行设置的下料板(212);在所述支架上位于支撑架(217)上方的位置设有挡料板(213);所述挡料板(213)平行于所述支撑架(217)及下料板(212);在所述支撑架(217)的两端连接有结构相同的升降机构(216)。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料机构(3),由阶梯差动机构及竖梁(31)构成,所述竖梁(31)一端与所述送料机构(4)连接,另一端与支架(211)相连接;所述阶梯差动机构包括外阶梯板(33)及内阶梯板(32),所述外阶梯板(33)一端与支架(2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梁(31)连接;所述内阶梯板(32)底端连接有固定于竖梁(31)上的升料气缸(34)。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6)另一端设有送料支架(61),所述送料支架(61)顶部设有送料机构(4),所述送料支架(61)一侧与升料机构(3)相接,所述送料支架(61)另一侧与所述落料机构(9)相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4),由设于所述送料支架(61)顶部一端的下料滑道(41)及设于所述送料支架(61)另一端上的送料总成及送料加工总成构成,所述送料总成设于下料滑道(41)与送料加工总成之间;所述下料滑道(41)一端与所述竖梁(31)相连接,在所述下料滑道(41)的另一端上设有送料升降机构(42)。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总成,包括与送料支架(61)连接的送料滑道(43)及设于所述送料滑道(43)上的放料板(44),在所述送料滑道(43)的一端设有推料气缸(46),在所述放料板(44)的下方设有顶料气缸(45);所述送料加工总成,包括与送料支架(61)连接的送料加工滑道(47)及设于所述送料加工滑道(47)上的送料加工落料板(48),在所述送料加工滑道(47)的一端设有送料加工气缸(50),在所述送料加工落料板(48)下方设有下料气缸(49)。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上设有控制系统(5),所述分料机构(1)、上料机构(2)、升料机构(3)、送料机构(4)与控制系统(5)连接;在所述上料机构(2)与升料机构(3)相接的位置外侧设有螺栓安装系统(8);在所述送料加工滑道(47)的另一端设有机床系统(7);所述螺栓安装系统(8)及机床系统(7)与所述控制系统(5)相连接,在所述送料总成及送料加工总成之间设有位置传感器(51),所述位置传感器(51)连接于所述送料支架(61)上,所述位置传感器(51)与所述控制系统(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41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盘式刹车片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双面模板脱箱射压造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