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木霉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22951.7 | 申请日: | 201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8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丽;陈捷;孙兴全;李雅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N25/14;A01P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温室 黄瓜 白粉病 可湿性粉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药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具体是一种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木霉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据FAO统计,自1970年以来,我国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而且一直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黄瓜的栽培面积从1970年的24.3万hm2增加到100.4万hm2,增加了3.1倍,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56.50%。由于日光温室目前复种指数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病原过度积累,湿度过高,给白粉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白粉病属世界性病害,是由子囊亚门单丝壳属真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部病害,在黄瓜整个生长期都能产生危害,以中、后期发病较重。黄瓜白粉病由于具有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和周年发生等特点,常造成减产20%~40%。在我国,白粉病每年都给春季保护地和夏秋露地黄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南方和北方不论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的瓜地均有发生,且多发生在结果期及成熟期,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植株叶片枯焦,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是黄瓜生产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在武威市,白粉病是日光温室蔬菜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466. 7hm2 左右,危害损失达50t,给武威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上海地区2011年黄瓜病害发生趋势预报显示,黄瓜白粉病属中等偏重发生年概率60%,中等发生年概率40%。
目前,国内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四种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在近年来国内推介的近50个黄瓜品种中,对白粉病表现抗耐病的有:津研4号,津杂3号,津春4号,90-5、津春2号,津春1号、中农2号,中农8号,碧春、春香,中农6号,中农1101,早抗(江苏),山西农大1号,露地3号(辽宁),鲁黄7号,华早1号(湖北),早春2号(广东)。抗霜霉的品种一般都抗白粉病,如津研2 号、津研4 号、津绿4 号、津旺67、汇赢65等黄瓜品种。
(二)加强栽培管理。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要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50~80 千克复合肥。定植后加强水肥管理,膜下暗灌,注意通风、透光,控制温度,降低湿度,防止徒长和早衰。发病初期,要及时打药防治,及时摘除病叶带出田外深埋。瓜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翻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
(三)熏蒸防治及高温消毒。在定植前,在20℃温度上下的条件下用硫磺粉熏蒸,或者用45%的百菌清烟剂闭棚熏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2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汽车存车场
- 下一篇:一种覆膜纺粘非织造滤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