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84136.6 | 申请日: | 201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2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阿力;包昉;董瑜堂;徐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04 | 分类号: | H02K9/04;H02K5/18;H02K5/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江成 |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电机 风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伺服电机的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伺服电机外单独设置了专门的风冷散热通道,散热效果好的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是电机的一种,因其具有控制精度高、低频特性好、过载能力好等特点而广泛的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由于伺服电机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定子铜耗、铁耗、附加损耗及转子损耗等,这些损耗都会使电机壳发热,即产生温升现象,在理想状态下,如果能将电机产生的热量随时完全的散发出去,即电机的温升为零时,只要电机的机械强度能够保证,电机可以输出无限大的功率,因此电机的散热性能决定了电机功率的大小,即提高电机散热效果是提高电机功率的重要途径,而常用的电机一般是通过在电机转子轴的外侧端同轴固定一个风叶,电机转子轴带动风叶同步转动对电机进行风冷降温,由于风叶直吹电机内腔的一端,散热面积小,冷却效果差,极大的限制了电机功率的提升。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风冷装置(CN2912090Y),它由冷却电机、风叶、风叶罩组成,风叶罩的开口端与电机外壳固定,冷却电机位于风叶罩的内腔中,固定在风叶罩的端面上。虽然此装置是在电机的一端单独设置一个冷却电机,但冷却电机产生的风量仍然集中在电机的一端,因此同样存在散热面积小,冷却效果差,极大的限制了电机功率的提升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构思巧妙、散热效果好的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机冷却装置只能对电机的一端进行风冷降温,导致散热面积小,冷却效果差,从而限制了电机功率的提升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在伺服电机后端的机壳内设有后法兰,在所述伺服电机的机壳外套罩有风冷机壳,所述风冷机壳的前侧端与机壳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风冷机壳的后侧端延伸至机壳外且在对应于机壳后侧端的风冷机壳内设有离心式风机,所述离心式风机固定在后法兰上。通过在电机的机壳外侧同轴罩设一个筒状的风冷机壳,风冷机壳的前端部与机壳间形成环形的间隙,即环形风道,后端部顺沿机壳的轴线向后延伸,从而风冷机壳的后端部与机壳的后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又在此容纳腔内设置一个固定在后法兰上的离心式风机,当离心式风机运转时自后部的开口吸入空气后沿径向排出,此径向气流与风冷机壳内壁碰撞后再顺沿环形风道向侧流动,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吸取机壳表面的热量并散发至空气中,整体构思巧妙,气流流经整个机壳表面,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不仅利于伺服电机性能的稳定发挥,而且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电机的功率;离心式风机安装在风冷机壳与机壳形成的容纳腔内,外观整洁,结构紧凑合理。
风冷机壳也可以由四片壳体单元拼接而成并形成方形的管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风冷机壳是由八片壳体单元拼接而成的方形管道结构,相邻的壳体单元间相互抵接,在所述壳体单元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纵向散热筋,在壳体单元的内侧面上设有“T”字形的纵向凸台,所述纵向凸台嵌装在机壳表面对应的“T”字形的纵向凹槽内。八片壳体单元拼接后形成方形管道结构,由此对应于方形管道结构的任意侧面均由两片壳体单元拼接而成,其相对四片壳体单元结构,即对应于方形管道结构的任意侧面只有一块壳体单元而言,壳体单元加工成型工艺简单,节约生产成本;壳体单元的外表面的纵向散热筋增加了壳体单元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壳体单元通过其内侧面上的“T”字形的纵向凸台与机壳表面对应的“T”字形的纵向凹槽互配,壳体单元即可通过“T”字形的纵向凸台固定在机壳上,固定方式简单方便。
作为更优选,所述壳体单元的一侧设有“L”形支撑台, “L”形支撑台的纵向边与壳体单元的边沿平齐并与相邻壳体单元上的“L”形支撑台纵向边平行相抵构成倒“T”字形,“L”形支撑台的横向边水平抵接在机壳表面上,对应于壳体单元的另一侧设有弧形支撑台,所述弧形支撑台的开口侧向外并与相邻壳体单元上的弧形支撑台共同围合成“C”形通道,所述“C”形通道的开口朝向风冷机壳的中部。通过在对应于同一平面内的两相邻壳体单元的端部设置“L”形支撑台,且对应于相邻壳体单元上的“L”形支撑台相抵后共同形成一个倒“T”字形,由此增加了“L”形支撑台与机壳的接触面积及散热面积,确保壳体单元定位稳固;通过在壳体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弧形支撑台,且此弧形支撑台与相邻的异面壳体单元上的弧形支撑台共同围合成“C”形通道,同样是增加了壳体单元的散热面积,提高壳体单元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基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光纤锁模激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