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榨菜与紫甘蓝种间嵌合体创制榨菜新种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2029.5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萍;李俊星;王燕;刘斌;葛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榨菜 甘蓝 嵌合体 创制 种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的新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榨菜与紫甘蓝种间种间嵌合体的有性自交创制榨菜新种质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常用的种质创新的方法有:辐射诱变、远缘杂交以及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然而,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诱变育种能够产生大量的突变体,但是突变方向不确定,性状表现不一致,加大了新种质筛选的人力物力,增加了难度;远缘杂交不仅存在杂交不亲和性结实率低的问题,而且杂种后代还会出现“杂种不育”、“返亲遗传”、“剧烈分离”等障碍;而转基因技术不仅要依赖繁琐的再生体系,而且转基因的安全问题备受争议,使其很难在短时间广泛应用。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农作物之间的嫁接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新的变异性状。然而,也有大量的研究结果与生产应用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嫁接并不能有效的诱导遗传变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嫁接来创新植物种质资源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无性嫁接诱导遗传变异的机理有多种解说,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是在嫁接植物体中,来自砧木的遗传信号物质能够通过胞间连丝和维管束转移到接穗中并调控接穗的生长发育模式。因此,不同物种细胞之间的遗传信号物质的交流是诱导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用嫁接一般是采用接穗与砧木的上下嫁接,不同物种细胞只在接穗与砧木嫁接部位相邻。而通过不同物种之间茎尖嫁接形成的嵌合体,可以使不同物种细胞层紧密相邻,遗传信号物质可以进行短距离运输,有利于在不同物种细胞层间进行充分交流。在植物体中,由于其雌雄配子来源于单一细胞层(L2层),因此,L2细胞层与相邻的L1或L3细胞层之间的遗传信号物质的交流可以通过嵌合体的有性自交传递到后代,从而增加了获得具有遗传变异的后代以及具有新性状的种质资源的可能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嵌合体材料的有性后代研究尚未见报道。
榨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由于遗传资源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优良种质资源。因此,对榨菜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成为了榨菜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获得榨菜与紫甘蓝嵌合体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简单的、快速易行的、有应用的价值的榨菜种质创新的方法成为迫切需要。
发明內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榨菜与紫甘蓝种间嵌合体创制榨菜新种质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选取适龄榨菜与紫甘蓝无菌苗,无菌条件下进行离体茎尖嫁接,获得榨菜与紫甘蓝种间周缘嵌合体TTC;
(2)种间嵌合体TTC植株于田间种植,同期对榨菜进行常规播种与田间管理;
(3)嵌合体TTC植株开花后进行蕾期自交,获得嵌合体的有性自交后代GS1;比较GS1与榨菜性状的差异,确定GS1发生变异的性状;
(4)通过嵌合体与榨菜亲本正反交,获得杂种一代,杂种一代分别自交及与榨菜测交,统计性状遗传规律。
(5)GS1连续多代自交分别获得GS2、GS3;确定发生变异的性状是否能够遗传;获得与榨菜亲本植物学性状显著差异的新种质GS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已经建立的榨菜与紫甘蓝种间嵌合体通过常规的有性自交,获得具有显著性状变异的新种质。可以大大缩短创制新种质的周期,节省人力、物力消耗。本发明的方法创新性强,研究意义重大,为榨菜的种植创新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榨菜TTT与GS1、GS2、GS3 植物学性状比较图;
图2是榨菜TTT与GS3瘤状茎性状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植物间的无性嫁接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新的变异性状。对于无性嫁接诱导遗传变异的机理有多种解说,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是在嫁接植物体中,来自砧木的遗传信号物质能够通过胞间连丝和维管束转移到接穗中并调控接穗的生长发育模式。因此,不同物种细胞之间的遗传信号物质的交流是诱导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2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鲜切土豆防褐变保鲜包装技术
- 下一篇:一种光固化快速成型设备树脂加热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