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偿零件壁厚的拉伸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33976.X | 申请日: | 2011-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庄;张卫东;牛福忙;杨耀平;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 地址: | 046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零件 拉伸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冲压,特别涉及冲压成形中带凸缘筒形件的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一种宽凸缘深拉伸冲压成形零件的模具结构,通常是由凹模、凸模、定位 套、压板、顶杆、模座等零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把零件套在定位套上,凹 模口部下行至凸模顶部圆角处开始工作,直到继续下行至凹模口部与零件凸缘 相接触为一个工作行程。工作行程中,圆筒与底部过渡连接部位一直承受径向 拉应力和切向拉应力的作用,并且受到凸模圆角的压力和弯曲作用,这部分材 料变薄最严重,尤其是在拉伸过程中凹模口部行至与零件凸缘相接触时,最容 易拉薄或拉裂。不能满足零件拉伸后,圆筒与底部过渡连接部位的壁厚大于原 板料t的0.75倍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补偿零件壁厚的拉伸模 具,解决拉伸过程中零件圆筒与底部过渡连接部位壁厚容易拉薄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补偿零件壁厚的拉伸模具,包括:与模座连接的凸模,与所述凸模配 合、内装有退件杆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的扩台安装在模座内,在所 述凸模上套装压板和支承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模座螺钉联接,所述模座底部装 有弹性部件,顶杆透过所述压板和模座位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 所述支承板上平面设有放置零件的定位扩台。
所述弹性部件可以是橡胶或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模座底部装有弹性部件,在拉伸过程中, 支承板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可对零件上形成的拉伸力起到支承作用,从而减 小零件拉应力,使最小壁厚处得到补偿。因此,本发明能够满足零件在最容易 拉薄处的壁厚大于0.75t的技术要求,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补偿零件壁厚的拉伸模具,由弹性部件1、模座2、顶 杆3、压板4、支承板5、凸模6、凹模7、退件杆8等主要零件组成。其中凹 模7内装有退件杆8与上模板共同组成上模,凸模6的扩台6-1在模座2内, 支承板5、压板4套在凸模6上,支承板5位于压板4之上,压板4与模座2 螺钉联接,模座2底部装有弹性部件1,顶杆3透过压板4和模座2位于支承 板5与弹性部件1之间组成下模,支承板5受零件和弹性部件1的作用可上下 移动。弹性部件1可以是橡胶、弹簧等对顶杆3及支承板5具有推动作用的弹 性结构。支承板5上平面设有零件9的定位扩台5-1。
在拉伸过程中,零件9在凹模7和凸模6之间的间隙中成形,支承板5 对凹模7下行时零件上形成的拉伸力起到支承作用,从而减小零件拉应力,使 最小壁厚处达到补偿的作用。弹性部件1的压缩和预压量可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取零件9套在凸模6上,零件凸缘放入支承板5的扩台5-1,定好位;开动机 床,随着滑块下行,凹模7下端面与零件底部接触,并推着零件9、支承板5和 顶杆3克服弹性部件1的阻力继续下行,零件9与凸模6顶部接触,凹模7开始对 支承板5上的零件9进行拉伸。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径向拉应力由零件壁部及凸 缘通过支承板5、顶杆3作用在弹性部件1上。滑块下行至凹模7下端面与零件9 的凸缘相接触时,弹性部件1的相对压缩量达到最大,零件危险断面的径向拉 应力得到最大负补偿,零件9相对应变缩小。回程时,随着滑块的上行,零件9 由支承板5、顶杆3在弹性部件1的作用下从凸模6或在滑块接近上死点时,由退 件杆8在机床打料装置的作用下从凹模7退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9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