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20870.6 | 申请日: | 201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羽田真一;井上修次;伊藤真;足立宪一;北恭一;正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杨献智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冲击 吸收 装置 保险杠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所述冲击吸收装置(13、41、46)由铝合金制成并构造成设置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16)与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的端部处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向构件(11)之间,所述冲击吸收装置(13、41、46)包括:
筒状的冲击吸收部(21、47),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包括沿轴向方向平滑延伸的内壁表面(21a),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构造成沿所述轴向方向压缩变形,用于吸收冲击能;
第一附连部(22),所述第一附连部(22)封闭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的更为靠近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的开口端,并且构造成附连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
第二附连部(23),所述第二附连部(23)从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的更为靠近所述侧向构件(11)的开口端延伸,并且构造成附连于所述侧向构件(11);
容易变形部(31),所述容易变形部(31)设置于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所述容易变形部(31)通过沿所述轴向方向将板厚形成为在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局部范围内变薄而形成;和
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34、41),所述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34、41)设置于所述第一附连部,并且设定成在所述轴向方向上远离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其中
所述筒状冲击吸收部(21、47)、所述第一附连部(22)、所述第二附连部(23)、所述容易变形部(31)以及所述初始峰值负荷抑制部(34、41)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进一步包括:
加垫部(35),所述加垫部(35)形成于所述第一附连部(22)的沿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的外部轮廓连接于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进一步包括:
肋(32),所述肋(32)设置于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以便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二附连部(23),所述肋(32)构造成加强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的相对于所述第二附连部(23)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其中,所述容易变形部(31)对应于至少一个沟槽部,所述至少一个沟槽部平行于所述第一附连部(22)的构造成接触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的接触表面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沟槽部沿所述轴向方向逐渐地改变所述冲击吸收部(21、47)的板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其中,所述冲击吸收装置(13、41、46)由添加有Sr的Al-Si合金制成。
6.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包括:
保险杠加强件,所述保险杠加强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装置(13、41、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8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透明的高冲击强度无规嵌段共聚物
- 下一篇: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