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明日叶中提取4-羟基德里辛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8693.8 | 申请日: | 201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法庆;刘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泽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49/255 | 分类号: | C07C49/255;C07C45/7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明日 提取 羟基 德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从明日叶中提取4-羟基德里辛的方法。
背景技术
4-羟基德里辛(4-hydroxyderricin)为查耳酮类化合物,CAS号55912-03-3,分子式C21H22O4,分子结构式为
4-羟基德里辛是一种水溶性黄色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溃疡、抗血栓、降血压、抗过敏、抗癌、抗艾滋病、防痴呆症、防糖尿病等诸多功效。
明日叶属于伞形科植物,原产于日本,又被称为都管草、长寿草、间草、八丈草、还阳草、天赐之草等。明日叶营养成份丰富而全面,在日本被称为蔬菜之王。现今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地,明日叶已经成为“健康、活力、长寿”的全能食品。现代研究表明,明日叶中不仅含有大量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还含有查耳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其中查耳酮类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是4-羟基德里辛。
现有从明日叶中制备4-羟基德里辛的方法,主要是固体填充柱法。专利(申请号:201010299189.0)“一种明日叶中查耳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该专利公开的方法是是选取明日叶的干燥茎叶,粉碎,用乙醇进行热浸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流浸膏,用水溶解流浸膏后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减压回收乙酸乙酯得萃取物,即得查耳酮粗品。查耳酮粗品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分离纯化,收集洗脱液,洗脱液再经硅胶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得查耳酮。专利(申请号:200910266615.8)“从新鲜明日叶中提取查耳酮的方法”,该专利公开的方法:a.取适量新鲜明日叶粉碎匀浆,过滤收集滤液,将过滤后的滤渣加入1~2倍体积的乙酸乙酯,25-35℃搅拌浸提1-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渣同样条件浸提过滤一次并收集滤液;b.将上述三次滤液合并后加热至50-55℃,浓缩滤液开回收乙酸乙酯;c.向浓缩提取液中加入适量体积的二甲亚砜,混匀后用C18-OPN柱进行层析分离,经乙腈洗脱并干燥后获得天然明日叶查耳酮。现有制备工艺存在着收率低、成本高、制备量小、周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从明日叶中提取4-羟基德里辛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从明日叶中提取4-羟基德里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1)明日叶粉碎,加5-8倍量30-60%乙醇超声提取2-3次,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加入聚酰胺树脂柱吸附,取4-5BV20-3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3-5,加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3-4次,回收乙酸乙酯得粗品;
2)取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取上相注满高速逆流色谱柱,转动主机,泵入下相做流动相,流动相溶解粗品由进样阀进样,紫外检测器在线监测,收集目标成分,合并流分减压干燥得高纯度4-羟基德里辛。
步骤2)中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比例为:3-7∶3-7∶2-5∶3-5。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工艺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4-羟基德里辛,是一种收率高、制备量大、制备周期短的高效方法,解决了硅胶柱效率低而且污染严重的技术缺陷,所得到的产品纯度95%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明日叶粉碎,取500g加5倍量60%乙醇超声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加入聚酰胺树脂柱吸附,取4BV3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后调节ph3,加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萃取液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3次,回收乙酸乙酯得粗品8g。取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3∶3∶2∶3混合,静置分层后,取上相注满高速逆流色谱柱,转动主机,转速调节800rpm,泵入下相做流动相,建立动态平衡后,流速调节为2ml/min,同时流动相溶解粗品由进样阀进样,紫外检测器在线监测,收集目标成分,连续制备,合并流分减压干燥,得5.2g黄色粉末4-羟基德里辛,经高效液相检测,含量97.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泽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泽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8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