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7770.8 | 申请日: | 2011-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9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宏;陈汉霖;陈漳湚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2F7/08;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特别涉及一种热管制作方法及其制成品。
背景技术
将热管(Heat Pipe)应用在电子产品的发热源的导热,可有效地克服热量日益升高的电子发热源问题,将此热管取代以往仅由散热片所构成的散热结构,显然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在电子产品往轻、薄、短、小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对热管的导热效能做更进一步的提升,以符合前述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则是本发明人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习知的热管,主要包括一等径管体、一毛细组织及一工作流体,在等径管体的内部具有一容腔;毛细组织布设在容腔内且与管体的内表面相互贴接;工作流体则填注在容腔内并蓄积在毛细组织内,如此以制作出一热管。
然而,习知热管的管体为一等径型态,内部的工作流体蒸发为气体时,并不能够被加速地来将热量带离,致使其导热效能受到相当程度的拘限。另外由于其毛细组织为单一结构,液体的回流速度较为缓慢,而令热管易产生空烧现象。再者,其蒸发段的截面小,可与发热源直接贴接的面积小,因此所能生成的蒸气量少导致其散热效能无法被有效地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管及其制作方法,其通过对蒸发段和各冷凝段采用不等周长尺寸设计,来提高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及增加导热效能。
本发明一种热管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中空管,该中空管的内壁设有多数沟槽;
b)对该中空管的部分区域施以缩管加工,而形成有不等周长尺寸的一阶梯管;
c)将一芯棒插入该阶梯管内部,并将一金属粉末填入该阶梯管和该芯棒之间;以及
d)将经步骤c)的该阶梯管和该芯棒进行烧结加工,使在该阶梯管的内壁形成有一粉末烧结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包括,包括一阶梯管及一粉末烧结结构,该阶梯管内壁设有多数沟槽并具有一蒸发段及两个冷凝段,该两个冷凝段分别形成在该阶梯管的两侧,该蒸发段位于该两个冷凝段之间,其中该两个冷凝段与该蒸发段的内部相互连通,且该蒸发段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大于每一该冷凝段所围设而成的周长尺寸;该粉末烧结结构结合在任一该冷凝段的内部。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各冷凝段内部的复合毛细组织,可加速液体的回流速度以防止空烧现象。利用蒸发段的截面大,可与发热源直接贴接的面积大且具有较大的蒸气量,而能够提高散热效能。通过蒸发段的截面积大于冷凝段的截面积,且截面积与流速成反比的关系,在工作流体由液体被加热为气体时,可对该气体的流动起到加速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热管制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热管的中空管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热管的中空管经成型装置加工后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发明热管的阶梯管插入芯棒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热管的阶梯管与粉末烧结结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热管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热管组合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热管经压具整平后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发明热管经压具整平后组合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热管经压具整平后10-10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热管经压具整平后11-11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热管的蒸发段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热管的蒸发段又一实施例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热管;101-蒸发段;102、103-冷凝段;10-中空管;10a-阶梯管;11-容腔;12-沟槽;13-凸条;20-金属粉末;20a-粉末烧结结构;30-工作流体;40-编织网;45-支撑体;5-芯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和试验数据,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种热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中空管10,该中空管10的内壁设有多数沟槽12;如图2所示,在此步骤中,此中空管10可由铜或铜合金等导热性及延展性均良好的材料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中空管10可为一圆形直管,其内部具有一容腔11,在中空管10的内壁面开设有相互平行的多数沟槽12,并在任二相邻沟槽12之间成型有一凸条13,且各沟槽12与中空管10的轴心线相互平行,并自中空管10的一端连贯到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77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