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条结构及其光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14692.6 | 申请日: | 201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9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华;徐宾鸿;廖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7/00;F21V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及其 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条结构及其光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需使用表面贴装技术,用于降低材料及制作工艺成本的灯条结构及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条机构利用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以将发光二极管安装于基板上。传统的基板包含有铝基板与铜箔基板。铝基板的材料成本及加工费皆非常昂贵,因此适用于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的应用上,例如大型尺寸的面板或大型显示器。铜箔基板(FR4板)的成本较铝基板便宜许多,其导热效率不如铝基板的散热效率,因此铜箔基板一般适用于低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应用。由于铝基板与铜箔基板皆须使用表面贴装技术才可将发光二极管固定于其表面上,故传统灯条机构的制造成本高昂且制作工艺复杂繁琐,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安装简单快速且成本低廉的灯条,即为现今显示器产业的重点发展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表面贴装技术,用于降低材料及制作工艺成本的灯条结构及光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灯条结构,其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用来容置一发光单元。该壳体包含有一卡合部,其用来卡合于该发光单元的一端,用于限制该发光单元沿一第一方向的位移,以及一止挡部,其用来止挡于该发光单元的一侧,用于限制该发光单元沿相异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的位移。该灯条结构另包含有二导电元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一底面,该二导电元件分别用来接触该发光单元的二电极端。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第二方向。
本发明另揭露该壳体另包含有一底座,其用来承载该发光单元,以及一包覆件,连接于该底座。该绝缘元件设置于该底座的一表面。该容置空间形成于该底座与该包覆件之间,且该卡合部与该止挡部设置于该包覆件上。
本发明另揭露该底座为经表面阳极处理的一金属结构。
本发明另揭露该灯条结构另包含有一绝缘元件,其设置于该导电元件与该壳体的该底座之间。
本发明另揭露该绝缘元件包含有一凸缘部,其用来隔绝该导电元件与该壳体的该底座。
本发明另揭露该绝缘元件由可弹性变形材料所组成。
本发明另揭露该壳体另包含有一导热部,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底面且连接该底座。
本发明另揭露该卡合部及该止挡部与该包覆件为一体成型的设计。
本发明另揭露该底座与该包覆件为一体成型的设计,或该包覆件通过一锁固元件与该底座接合。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光源装置,其用来供应光线至一光学板,该光源装置包含有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灯条结构,其用来固定该发光单元,该灯条结构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用来容置该发光单元。该壳体包含有一卡合部,其用来卡合于该发光单元的一端,用于限制该发光单元沿一第一方向的位移,以及一止挡部,其用来止挡于该发光单元的一侧,用于限制该发光单元沿相异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的位移。该灯条结构另包含有二导电元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一底面。该二导电元件分别用来接触该发光单元的二电极端。
本发明不需使用传统的表面贴装技术即可将发光二极管稳定设置于灯条结构上。本发明的灯条结构及光源装置的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不但可有效节省材料成本与制作工艺成本,且无损于发光二极管的光学效能与散热效率,可适用于侧入式背光模块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于不同应用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光源装置 12 光学板
14 发光单元 16 灯条结构
18 壳体 181 容置空间
20 导电元件 22 绝缘元件
24 底座 26 包覆件
28 卡合部 30 止挡部
32 导热部 34 绝缘元件
341 凸缘部 36 锁固元件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4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致动器装置、系统及机动交通工具
- 下一篇:监视控制系统以及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