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燃油箱总成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3920.8 | 申请日: | 201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伦;余春贵;胡晗;曹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燃油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具体涉及汽车燃油箱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燃油箱上,为了确保汽车燃油箱中燃油较少时在上、下坡及转弯过程中,燃油泵能可靠吸到燃油,普遍在燃油箱的燃油泵安装口部下方设计有一个副油池,副油池安装在燃油箱下体内部,通过卡结或焊接方式与燃油箱下体相连,一般在副油池内部左右两侧各设计有一个进油孔,但该类副油池的进油孔(位于副油池左右两侧)的双向通过能力是相同的。一般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园形通孔组成,个别高档车是由环形槽组成,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燃油进出副油池的能力是双向且同质的,只是环形槽结构比采用简单燃油过孔结构的进出油速度稍慢一些。这类副油池储存的油有部分用于油泵泵向发动机使用,有部分在上、下坡或转弯过程中离心力使其又返回到了燃油箱而无法供给燃油泵,使得发动机没有足够可用燃料而熄火,熄火的车辆没有转向助力,此时增加了驾驶者对车辆的控制难度,难以处理突发性故障,给驾驶者及周围车辆与行人带来无法估量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防燃油返回燃油箱的副油池结构的汽车燃油箱总成,它一方面能够保证油箱中的燃油能快速进入副油池,满足发动机对燃油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因单向阀的作用,能确保进入副油池的燃油不会因汽车在上、下坡或转弯过程中受到离心力作用使副油池的燃油流向副油池外的燃油箱,从而确保燃油泵有可靠、充足的燃油被泵向发动机使其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上体、燃油箱下体和位于该燃油箱下体内底部的副油池,所述副油池布置在燃油箱的燃油泵安装口部下方,其特征在于:在副油池底部设有燃油通道,连通副油池和燃油箱下体,在燃油通道上装有止回阀,止住燃油从副油池流向燃油箱下体。该结构在车辆转弯或上、下坡时燃油在离心力作用下迫使止回阀装置向下运动关闭燃油通道,起到阻止燃油流出副油池的作用,确保副油池内有足够的燃油供燃油泵使用,从而既可改善整车初始加油量(节约单车出厂成本),又能确保进入副油池的燃油不会反向流出,可靠解决车辆在转弯或上、下坡时燃油泵吸不到油的难题。
进一步,所述止回阀为伞形止回阀,其伞柄部分装配在燃油通道中,两者是间隙配合关系。所述燃油通道由中心的装配过孔和环绕所述装配过孔周围的环形油孔、腰形油孔、或圆形油孔一起构成,止回阀的伞柄部分装配在所述装配过孔中,并整个燃油通道位于止回阀的伞型阀片工作时的遮蔽范围之内。这样在保证防止然后倒流的情况下,增大进油量。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在燃油箱的副油池本体上燃油通道采用环形孔、多个腰形孔或圆孔的形式,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燃油的流入量,同时伞形止回阀与副油池本体一起构成单向阀装置,能有效阻止燃油从副油池流出到燃油箱,确保当其燃油箱中燃油不多时也能稳定、可靠地保证车辆在转弯、上、下坡工况下均有充足的燃油提供给燃油泵泵向发动机燃烧,进而提高了汽车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副油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向阀装置详图;
图3是副油池本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燃油箱下体与副油池本体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燃油箱总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5和图4,本汽车燃油箱的总成结构,其包括燃油箱上体8、燃油箱下体2、位于燃油箱下体2内底部的副油池1以及燃油箱体上的加油管6和通气管7。副油池1通过焊接或卡结方式与燃油箱下体2相连为燃油箱下体总成,加油管7、通气管6分别焊接在燃油箱上体上组成燃油箱上体总成,最后将燃油箱上体总成与燃油箱下体总成焊接成燃油箱总成。
参见图1、图2和图3,副油池1底部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凸台9,其上各有一组燃油通道及伞形止回阀3,燃油通道由中心的装配过孔5和环绕所述装配过孔周围的三个腰形油孔4一起构成,增大了燃油通过面积,止回阀3的伞柄部分装配在所述装配过孔5中,并整个燃油通道位于止回阀的伞型阀片工作时的遮蔽范围之内,形成一个燃油单向阀装置,防止油倒流。
止回阀主要工作原理:
未进油状态:伞形止回阀3与装配过孔5是间隙配合,伞形止回阀3能在装配过孔中上下浮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