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成型塑料车壳汽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1582.4 | 申请日: | 201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8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应革;应明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革 |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B62D25/00;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成型 塑料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包括电动汽车、机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一次成型塑料车壳汽车。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ZL01142849.X公开的一种新型塑料车身结构,由骨架与外壳结合形成的车身部件连接组成,其中金属骨架构成车身部件的内支架,车身部件的外壳是由硬质塑料内片、外片合并形成的中空夹层构件,中空夹层构件内留有充分的空间,将内支架包容在内,并在夹层构件的空间中填充泡沫塑料,再将整体外壳固定成型,构成车身部件。该结构的缺点是:1、在夹层构件内设置铝合金内支架和发泡虽能保证强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和制作工序;2、硬质塑料内片和外片分体制作,不但成型麻烦,而且在套装完铝合金内支架后还需要将内、外片固接在一起以形成夹层构件,整个制作过程非常烦琐;3、制品表面性能欠佳,容易产生接缝和出现壁厚不均匀现象;4、整车设计上与传统车辆一样,车身部件分解为顶盖、底座、前挡板、后挡板等,组装时需要一块一块的拼装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好、表面性能佳、车体轻、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组装方便并具有隔音隔热等效果的一次成型塑料车壳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次成型塑料车壳汽车,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为一通过滚塑工艺整体一次成型的预设有车门安装孔和车窗安装孔的中空双层塑料壳体,所述中空双层塑料壳体的内层壁体和外层壁体之间成形有多个吻式加强筋,所述中空双层塑料壳体的外层壁体或内层壁体的外表面成型有若干凸式加强筋,所述中空双层塑料壳体的内层壁体的外表面下端成型有底盘嵌入槽,所述底盘嵌入槽上预埋有若干螺套,所述底盘嵌于该底盘嵌入槽并与之螺接,所述中空双层塑料壳体的内层壁体的外表面于车门安装孔的两侧成型有门柱嵌入槽,所述底盘上端固设有用以插入门柱嵌入槽的门柱。
所述预埋在底盘嵌入槽上的螺套均垂向设置,并沿底盘嵌入槽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
所述门柱包括两个前门柱和两个后门柱,所述两个前门柱的上端之间通过前横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后门柱的上端之间通过后横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前、后门柱的上端之间通过两根弯杆连接在一起,所述两根弯杆的中部之间通过中横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两根弯杆及中横杆和后横杆均紧贴于所述车身的上端内沿设置。
所述门柱上预埋有横向设置的螺套。
所述底盘前端设有电机安装架,所述底盘后端设有电池安装架。
所述吻式加强筋和凸式加强筋均设置在车身的大面上。
所述底盘采用铝合金管或镁合金管或铁管焊接而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车身的中空双层塑料壳体结构采用整体一次滚塑制作成型,大大简化了制作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制作成本。
其次,车身壳体不仅于夹层内设有吻式加强筋,于外表面成型有凸式加强筋,而且还在内表面的车门安装孔两侧位置成型有门柱嵌入槽,使得在底盘上可以增加与之配合的门柱设计,从而能有效确保车身壳体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同时由于省略了现有中空夹层内的金属内支架和发泡结构,因此不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而且也减轻了车壳体重量,满足了车辆轻量化的需求。
再次,塑料车身壳体表面性能好,壁厚均匀稳定、无接缝、无残余应力、不易发生变形,且具有隔音、隔热效果等,还可以环保回收。
最后,颠覆了以往了整车组装的拼凑式结构,底盘采用类似于滑板车的全承载式设计,车身采用非承载式整体一次成型的双层塑料结构,因此组装时,只需将车身外罩于底盘并拧上螺丝固接即可,十分方便。此外,底盘重心较低,也提高了车辆行驶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车身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革,未经应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1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封闭式末稍血采集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