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90285.6 | 申请日: | 201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邵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永军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件 中间件 触摸 识别 方法 | ||
1.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包括对有效触控和无效触控的识别功能、采用中间件的触摸识别方式、输入模块、逻辑判断模块、模式匹配模块、逻辑判断数据库、模式匹配数据库、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触摸屏/板设备进行操作时,对操作进行有效触控和无效触控识别的软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输入模块与逻辑判断模块连接,逻辑判断模块带赋值与模式匹配模块连接,模式匹配模块带赋值与输出模块连接,输出模块与操作命令翻译、要求、逻辑判断数据库、模式匹配数据库、前态连接,前态与逻辑判断模块连接,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可以循环采样,中间件的触摸识别方式即有效触控、无效触控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运行任务,输入为触摸屏/板的原始触控点信息,包含位置、大小、压力,根据所述通过逻辑判断模块对原始触控信息进行逻辑判断,输出经过逻辑判断分级的并根据可能性赋值不同的逻辑触控信息;
B、根据所述模式匹配模块,然后由模式匹配模块对逻辑判断输出的逻辑触控信息进行模式匹配调整;
C、根据要求输出分析后的并根据可能性赋值不同的触控信息到输出模块,所述触控信息是可以赋值并分级的,包括触控信息的数量、赋值、分级;,赋值、分级的不同即代表触控信息为有效触控的可能性大小,实现对操作者施加于触摸屏/板设备的有意触控操作为有效触控,不是操作者操作本意的触控操作为无效触控进行识别分级,从而帮助消除无效触控操作引起的系统误响应;
D、根据输出模块系统或应用要求输出有效触控信息到操作命令解释模块,由操作命令解释模块将有效触控信息解释为对应的触控操作命令并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B、C、D同时或先后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各含有:
输入模块:
根据系统采样率从触控屏/板输入触控信息并转换成中间件所需要格式的触控信息,每个触控点都作为一个单独触控信息采样并记录,信息包括坐标、压力、大小等内容项目,并可根据逻辑判断和模式匹配的需求增加内容项目;
逻辑判断模块:
根据输入模块采集的触控信息,对每个触控信息或触控信息的组合进行逻辑条件的判断比较并赋值,逻辑判断的种类和条件值来源于逻辑判断数据库和前态记录,并且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可调整将几种逻辑判断组合后进行逻辑判断;
行为匹配模块:
对逻辑判断模块输出的触控信息,对每个触控信息或触控信息的组合进行模式匹配比较并赋值,模式匹配的种类和条件值来源于模式匹配数据库;并且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可调整将几种模式组合后进行模式匹配;
逻辑判断数据库:
通过触摸操作类型统计和用户实际使用统计,设定逻辑判断种类和条件值;
行为模式匹配数据库:
通过触摸操作类型统计和用户实际使用统计,设定模式匹配种类和条件值;
输出模块:
对行为模式匹配后的触控信息,根据要求和设定进行输出;其中要求包括触控信息数量、信息内容是可更改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判断方法数据库中的判断种类和判断条件值是可以设定和调整增减的,并可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优化更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模式匹配的方法以及在此原理和基础上扩展形成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模式匹配数据库中的判断条件是可以设定和调整增减的,并可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优化更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态信息数量、时间、内容是可设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逻辑判断模块、模式判断模块、逻辑判断数据库、模式匹配数据库、输出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算法实现,并可根据不同系统拆分成不同结构放置在不同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件中间件触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及模块是可以裁剪拆分的,不是每项功能都必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永军,未经邵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2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