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杏甘石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80636.5 | 申请日: | 201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6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K9/00;A61P11/00;A61P11/02;A61P17/00;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麻 杏甘石汤 整合 剂型 制备 技术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杏甘石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麻杏甘石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斛碎绵裹组成。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经典方剂之一。《伤寒论·太阳病上篇》第26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第27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此两条明言汗后热邪迫肺作喘之证治。方中麻黄配杏仁,目的为平喘止咳;麻黄伍石膏,则能发泄郁热,无论有无汗出皆可用之,犹如越婢汤之能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麻黄不与桂枝同用,能泄肺邪而不至大汗,故该方非辛温发汗剂,实为辛凉解热剂。
本方重点在发泄里热,而非发散表寒,虽能发汗,但力量微弱,对发热汗出者适合,若恶寒无汗者,非此方可解。这里的“无大热”不是不发热,只是无壮热而已,“无大热”是疾病的过程,若汗不出,热邪自然鸱张。用麻黄透表,是给邪以出路,配石膏清里,是为杜绝邪热之源,后贤所用麻黄定喘汤,亦因之立法也。以该方清里透表之特点,运用于多种疾病之中,每能应手取效。
方义体会:
本方证乃因表邪化热,壅闭于肺所致.外邪袭表,入里化热,故见身热不解;肺主皮毛,热塞于肺,蒸而汗出;肺因热闭,则见喘逆,甚则鼻煽;邪热灼伤津液,故见口渴.本方则以身热咳嗽为应用依据,以清宣肺气为治疗大法。
临床应用:
1.治疗肺炎 例:柴×,男,38岁。素体强壮,已咳喘十余年,入冬则咳喘加重,今冬劳累后感受风寒,而咳喘病又发,初起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左胸疼痛,咳嗽频作,继则高热不退,面赤气急,胸部憋闷,咳少喘重,口渴喜饮,体温39℃,血象:白细胞22000/mm3、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1%,X-线报告:左下肺肺炎。诊其脉象滑数,舌红苔黄腻,证属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治宜疏表清热,宣肺平喘,投以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银花20克,桑叶10克,水煎饭前服四剂。药毕,体温降至37。5℃,虽咳喘胸闷,口渴明显好转,但仍有微热、咳喘痰多之证,继用上方加麻黄6克、石膏18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葶苈子12克,苏子10克,柔白皮12克,水煎饭前服,五剂后,症状渐除,诸恙不显,X线俭查:肺炎已愈。
2.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渊) 杜某之子,十五岁。患儿自述:鼻窍经常阻塞不通,嗅觉不灵,常流黄涕,气味腥臭,前额闷痛。诊其脉象略滑,舌苔薄黄。投以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辛夷12克,细辛1克,水煎饭前服。三剂后,诸症大减。随又处以: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炙甘草3克,辛夷12克、地龙9克,水煎饭前服五剂,令其隔日服一剂,半月而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未经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6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黄牡丹皮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