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78688.9 | 申请日: | 201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钟盛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飞宇 |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F16K27/04;F16K31/524;F16K31/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连耀忠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杆 水流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流体控制阀,特别涉及一种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盘式换向和混气阀是利用在同轴的两片圆盘上的不同位置设计多个异形孔,并通过控制其中一个圆盘的转动角度使其中一对或一组异形孔对位实现换向和混气的,这就要求两圆盘的配合面具有很高的平整度(平面度)才能达到水密和气密性,防止串水串气,使圆盘的加工难度增大加工效率降低。另外,两圆盘的密合压力来自于弹簧的弹力克服水压力或水压力和气压力的合力后的压力,由于有这两种压力的情况就使得弹簧的弹力选择较困难,因为弹力选大时在不混气的情况下由于密合压力增大导致圆盘转动的摩擦力加大,此时步进电机可能因扭矩过大造成失步;弹力选小时在混气的情况下又可能因密合力太小造成串水串气。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能良好、实时对水流体进行分流的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包括一阀本体、若干个顶杆、一凸轮轴;所述阀本体内腔设有若干个用于对应设置若干个顶杆的容置腔室和一位于该若干容置腔室上方的共通腔室,所述阀本体的外壁设有进水口和若干个出水口,该进水口与所述共通腔室连通,该若干个出水口由作上下运动的顶杆控制其与进水口连通或封闭,所述阀本体上方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阀体盖;所述凸轮轴设置于阀本体底部,该凸轮轴上设有若干个驱动顶杆作上行运动的凸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凸轮轴带动若干个顶杆按设定的顺序作上下运动,实现换向阀对水流换向的效果;同时,随着顶杆的上下运动,从而控制出水口的出水大小转换,实现各个出水口中水流体出水的大小和水流体流向的换向;并且换向阀的扩展性能良好,只需要增加凸轮轴上的凸轮的数量及对凸轮的角度进行调整和增加相应的顶杆结构,就能增加水流体更多换向选择。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还包括若干个复位弹簧,所述若干个复位弹簧与若干个顶杆相对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阀体盖与顶杆顶部之间,并用于对上行顶杆的复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还包括一安装于阀本体外壁的步进马达,用于带动所述凸轮轴转动。采用该结构,使推杆式水流体换向阀能自动地实现对水流大小及方向的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所述若干个凸轮的轮廓最高点沿所述凸轮轴的圆周方向分布。采用该结构,可以使换向阀对水流进行均匀地换向。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所述阀体盖设有上弹簧座,所述顶杆的顶部设有下弹簧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于该上弹簧座与下弹簧座之间。。采用该结构,将复位弹簧稳定地固定在顶杆与阀体盖之间,使弹簧不易产生横向变形,从而使换向阀的性能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每一顶杆的底部设有一锥体,所述凸轮通过该锥体带动顶杆作上行运动。采用该结构,锥体形状与凸轮结构相匹配,减少凸轮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换向的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所述顶杆内腔设有一进水通道,所述容置腔室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密封环,该进水通道随所述顶杆一起上下运动,并与该第一密封环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控制该进水通道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或封闭。采有上述结构,顶杆制成空心结构,进水通道位于该空心结构中并随顶杆一起作上下运动,与进水口、出水口实现连通或封闭方式的转换,从而达到分流的效果。采用该结构,不仅结构紧凑,并且分流的效果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室内设有一进水通道,所述顶杆外周壁上设有第三密封环,该第三密封环随顶杆作上下运动,并与该进水通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控制该进水通道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或封闭。采用该结构,在阀本体的容置空腔内设有一进水通道,水流经进水口和共通腔室后,进入进水通道,结构简便,水流受的阻力较小,分流效果稳定。
对于上述所有结构,所述阀本体外壁还设有进气口,所述顶杆外周壁设有一第二密封环,该第二密封环随所述顶杆一起上下运动,使该第二密封环与进气口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控制该进气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或封闭。采用该结构,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水流体从进水口至出水口的过程中,增加一进气口,并对换向阀内的水流体增加气压,从而增大了水流体的压力,可实现从换向阀排出的水速度更快,并更具有脉冲特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方案,所述阀本体外壁还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三密封环可同时控制该进气口与所述出水口的连通或封闭。采用该结构,可以省去一第二密封环,节约成本,并且,可以使出水口与进气口实现同时开启或关闭状态,协调性能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飞宇,未经李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8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