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炎清中药制剂的新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61184.6 | 申请日: | 201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5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晔;李楚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建新;逯长明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炎 中药 制剂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药制剂口炎清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口炎清是国家著名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和甘草。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口腔炎症。
内毒素(endotoxin)又名细菌内毒素,是只在细菌被破坏时才被释放的细菌毒素,是革兰阴性菌(如布鲁菌、肠杆菌、奈瑟菌、弧菌等)外膜相关的热稳定毒素,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对宿主有毒性。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可引起机体发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症,引发内毒血血症等。
目前,临床上应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防治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但已上市的抗内毒素药物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并且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抗内毒素治疗方法仍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除了抗生素以外,中草药、益生元和益生菌对机体内的内毒素清除作用正相继被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出一种中药制剂口炎清在清除内毒素方面的新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口炎清中药制剂在制备防治内毒素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口炎清中药制剂,由重量份数分别如下的原料构成:
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优选的,所述口炎清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糖颗粒剂、无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滴丸剂、凝胶剂或茶剂。
优选的,所述口炎清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下述重量份数分别称取各原料:
②、将步骤①所有原料全部投入蒸煮提取锅中,加水浸过药材,开启蒸汽蒸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
③、步骤②滤液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09~1.12,冷却至常温,加入乙醇,搅拌均匀,静置至少12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30~1.33的浸膏;
④、向步骤③浸膏加入辅料,按所需剂型的制备工艺制成相应的中药剂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口炎清中药制剂在制备防治内毒素的药物中的应用,经小鼠药物灌胃试验表明:该中药制剂可降低其体内内毒素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有糖颗粒剂,各原料的用量为:天冬25kg、麦冬25kg、玄参25kg、甘草12.5kg、山银花30kg。
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1)按上述配方称取五味药材原料;(2)将上述原料投入蒸煮提取锅中,加水浸过药材,开启蒸汽蒸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3)液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9~1.12(60℃测定),冷却至常温,加入乙醇,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以上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3(60℃测定)的浸膏(水分35%);(4)加入白糖粉、淀粉浆及粘合剂、润湿剂等辅料制成软材,辅料用量为所用浸膏重量的9倍,再经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入袋成为颗粒剂,每袋装药10g(相当于原生药材5.9g)。
服用方法:每日1~2次,每次20克(两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无糖颗粒剂,各原料的用量为:天冬25kg、麦冬25kg、玄参25kg、甘草12.5kg、山银花30kg。
按实施例1中方法提取出浸膏后加入糊精或糊精和甜味剂,再经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入袋成为颗粒剂,每袋装药3g(相当于原生药材5.9g)。
服用方法为:每日1~2次,每次2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片剂,各原料的用量为:麦冬98kg、玄参1kg、甘草80kg、山银花1kg。
按实施例1中方法提取出浸膏后干燥,粉碎,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每片相当于原生药材2.95g,即得。
服用方法为:每日1~2次,每次4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胶囊剂,各原料的用量为:天冬1kg、玄参98kg、甘草1kg、山银花100kg。
按实施例1中方法提取出浸膏后干燥,粉碎,装入胶囊,每粒装药相当于原生药材5.9g,即得。
服用方法为:每日1~2次,每次2粒。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1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气体通道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X射线屏蔽探伤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