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炭抗菌纤维的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56556.6 | 申请日: | 2011-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欧迪芬内衣精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D01F2/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吴明华 |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纤维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的加工制作,尤其涉及一种竹炭抗菌纤维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纤维,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良性能,包括天然的抗菌、抑菌性;竹炭纤维还有自动调湿功能、吸附人体异味、吸湿排汗等功能,含有竹纤维的织物滑爽、柔软,使它成为理想的高中档内衣原料。在内衣产品中,女士内裤的开发主要集中于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在材料上仍然较多地使用传统的棉纤维;然而女性有特殊的生理期,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女性生理期的内裤产品。将竹纤维运用到女士生理裤的面料开发上,可以有效减少并防止女性在特殊时期被病菌感染的几率,保障使用者的舒适和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竹炭抗菌纤维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炭抗菌纤维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竹材炭化:将老竹材先进行低温炭化,再进行高温炭化,制成竹炭;
(2)竹炭活性化:将步骤(1)所得竹炭进行喷雾处理,让竹炭急剧冷却消火,得到活性化的竹炭;
(3)竹炭的粉碎:将步骤(2)所得活性化的竹炭加以粉碎,制成亚纳米级的竹炭粉;
<4>均匀分散:将步骤(3)所得竹炭粉掺入化纤原浆中并加以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在原浆中,得到混合浆料;
(5)纺丝:将步骤(4)所得混合浆料通过抽丝设备,抽出含竹炭粉的长丝,制得竹炭纤维。
所述低温炭化的温度为450-550℃,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为800-900℃。
所述亚纳米级的竹炭粉的粒度为100-1000nm。
所述混合浆料中竹炭粉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0-40%。
所述化纤原浆包括涤纶原浆或粘胶原浆。
采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作的竹炭抗菌纤维,具有抗菌、抑菌性,还具有自动调湿、吸附人体异味、吸湿排汗等功能,织成的织物滑爽、柔软,特别适合制作成女性的内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竹炭抗菌纤维的制作方法是,首先选择生长两年以上的老竹材去掉枝叶,留下主干切成短杆,在450℃下隔绝空气进行低温炭化,再升温到800℃,进行高温炭化,制成竹炭。然后将所得竹炭趁热进行喷雾处理,让竹炭急剧冷却消火,得到活性化的竹炭;此时因高温竹炭与水的物理与化学作用,使竹炭产生复杂多孔结构,表面积增加数倍,可大幅地提高吸着能力。经过活性化处理的竹炭,其组织结合密度提高,变得极为坚硬,炭素率可达85%以上。再所得活性化的竹炭投入球磨粉碎机进行粉碎,制成粒径为100-1000nm的亚纳米级的竹炭粉。再将所得竹炭粉掺入涤纶原浆或粘胶原浆中并加以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在原浆中,得到混合浆料;所掺入的竹炭粉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根据需要控制在20%。最后将所得混合浆料通过抽丝设备,抽出含竹炭粉的长丝,制得竹炭纤维。也可根据需要将长丝切成棉型或毛型的短纤、中长纤维等。
实施例2
在本发明制作方法是,首先选择生长两年以上的老竹材去掉枝叶,留下主干切成短杆,在500℃下隔绝空气进行低温炭化,再升温到850℃,进行高温炭化,制成竹炭。然后将所得竹炭趁热进行喷雾处理,让竹炭急剧冷却消火,得到活性化的竹炭;此时因高温竹炭与水的物理与化学作用,使竹炭产生复杂多孔结构,表面积增加数倍,可大幅地提高吸着能力。经过活性化处理的竹炭,其组织结合密度提高,变得极为坚硬,炭素率可达85%以上。再所得活性化的竹炭投入球磨粉碎机进行粉碎,制成粒径为100-1000nm的亚纳米级的竹炭粉。再将所得竹炭粉掺入涤纶原浆或粘胶原浆中并加以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在原浆中,得到混合浆料;所掺入的竹炭粉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根据需要控制在30%。最后将所得混合浆料通过抽丝设备,抽出含竹炭粉的长丝,制得竹炭纤维。也可根据需要将长丝切成棉型或毛型的短纤、中长纤维等。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欧迪芬内衣精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欧迪芬内衣精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65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