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莓菌根真菌(晶粒鬼伞)及其分离方法和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28890.0 | 申请日: | 2011-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陶承光;杨涛;肇莹;肖军;王娜;龚娜;陈珣;王红;贾东贝;杨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21/00;A01P7/0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 地址: | 11016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蓝莓 菌根 真菌 晶粒 及其 分离 方法 用途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株从越橘属植物蓝莓根内分离获得的植物菌根真菌及其分离方法及其在促进蓝莓各阶段生长、防虫害和防冷害等方面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植物菌根菌是指植物根系与真菌所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即“菌根”(mycorrhizas),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现象。Frank 1885年首次拟创了“菌根”这个术语,之后若干年一直处于平稳发展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菌根学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技术的辅助下进入迅猛共发展期,尤其是近30年,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建立,研究内容更加广泛,菌根学研究已成为一项包括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生物科学。
菌根菌的侵染能诱导植物根系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影响菌根围各成员的相互作用。Duckett和Read (1995)研究发现Hymenoscyphus ericae分离物能促使假根根尖膨大,并在其细胞内形成菌丝团。菌根菌还可通过分泌H+和一些酸性化合物,直接影响到土壤化学特性。大量研究表明,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植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的作用。接种菌根真菌还可促进各类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并促进组培苗的生长,提高移栽成活率。
蓝莓(Semen Trigonellae)又名越桔,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果实为浆果。在我国原产于高海拔的野生灌木,在吉林长白山分布于海拔1500~2400米的地区。其须根部缺少大部分植物所具有的根毛,需借助合适的菌根菌帮助其吸收水分、矿物质营养等。蓝莓的栽培种类有三大类,即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均于美国、加拿大等地,经过育种者的驯化,其土壤习性中对于气流的要求降低,但对土壤酸性条件要求依然较高。在缺乏菌根菌的条件下,一般选择施用硫粉调节土壤pH在4左右,更适宜蓝莓生长。但硫粉的实施容易破坏土壤的微环境,对土质造成影响。
通过对栽培区蓝莓菌根菌的调查,在原产地种植的蓝莓菌根化率达到80%以上,对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菌根化的蓝莓生长好于未菌根化的蓝莓。
本专利提及的菌根真菌晶粒鬼伞菌(Coprinus micaceus),能够侵染蓝莓根系,并促进植株生长,此前还未见报道。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莓菌根真菌及其分离方法和用途,其目的在于解决以往栽培蓝莓时利用硫粉调节土壤pH时所带来的对土壤造成伤害的问题,通过对该真菌的应用,促进蓝莓生长并提高产量。
2、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蓝莓菌根真菌,其特征在于:该真菌分类命名:晶粒鬼伞(Coprinus micaceus),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日期:2010年8月18号,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4063,保藏代号为:MF002。
该真菌的扩增DNA序列如下,该序列是蓝莓菌根真菌分类的分子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未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闭合型标签
- 下一篇:油管整体校正装配模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