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钒智能控温薄膜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12493.4 | 申请日: | 201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李德增;丁尚军;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3C17/23 | 分类号: | C03C17/23;C04B41/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智能 薄膜 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钒智能控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为掺杂的多孔二氧化钒薄膜,掺杂的金属为W、Mo、Ti、Al或Mg,多孔是由PVP或PEG的引入形成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掺杂的多孔二氧化钒薄膜组成的颗粒尺寸为10-500nm,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2500nm范围内。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VO2与掺杂的金属的摩尔为3∶1-5∶1,使用的PVP或PEG的质量百分数为1-2%。
4.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湿化学溶液法,将五氧化二钒粉体在弱还原性有机溶剂中混合和均匀分散,80℃油浴条件下搅拌使之充分溶解,然后添加PVP或PEG和金属盐,通过提拉镀膜技术或旋涂镀膜技术在衬底上制备2.0<x<2.5掺杂的VOx薄膜,然后在300-600℃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分解或在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1-5小时形成掺杂的二氧化钒薄膜。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的衬底为不含Na普通玻璃、石英玻璃、透明导电玻璃、蓝宝石或含有金红石相结构的衬底。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弱还原性有机溶剂为苯甲醇、苯乙醇、草酸、乙二醇、乙酰丙酮、异丙醇、异丁醇或乙二醇甲醚;
②在80℃油浴条件下搅拌时间为2-5小时;
③所述的还原性气氛为Co、H2或H2/Ar混合气氛,在H2/Ar混合气氛中H2的质量百分数为4-6%。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V2O5粉体与弱还原性溶剂苯甲醇和异丁醇混合以1∶4∶50的摩尔比混合。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拉速度为3-200mm/min,旋涂速度为1000-2000r/min。
9.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薄膜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依掺杂的金属和掺杂量可在30-68℃之间的调控,相变前后透光率变化在45-70%范围,电阻率改变3-4个数量级。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W掺杂的二氧化钒薄膜可见光区透过率为70%、波长2500nm处相变前后透光率差为62%,电阻率变化为4个数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24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中的线性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