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11263.6 | 申请日: | 2011-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4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任飞;陈德桂;严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 地址: | 2121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具体涉及塑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属于低压电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一般都由灭弧栅片及产气材料组成。在断路器开断时,动静触头斥开,产生电弧。由于动触头的触点运动路线在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的容腔中,故电弧在电动力作用下进入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一系列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且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同时,产气材料在断路器开断时,会产生气体,形成一定的气吹,在气体朝着灭弧室出气口运动的过程中,将电弧吹向栅片方向。但由于灭弧室后部有一个提供动触头进入灭弧室运动的开口,在灭弧室气吹灭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气体朝这一后部开口方向运动,造成整个灭弧室气吹压力的下降,减弱了气吹效果,不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性能。而且,在断路器开断时,由于气吹压力强度不够,电弧或电弧烧损触点产生的金属粒子会附着在栅片上,造成栅片间的短接,降低断路器的开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效封堵塑壳断路器灭弧室后部开口的灭弧装置,增强灭弧室内部气吹压力,使灭弧室中产气材料产生的气体尽可能朝着灭弧栅片的方向运动,即有利于电弧向栅片区域运动,从而更高效地利用产气材料产生的气吹效果,有效提高塑壳断路器的分断性能,增强限流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灭弧室前壁设有出气口,后壁上设有后部开口,动触头前端从外部经后部开口伸至灭弧室内腔,动触头前端连接动触头塑料件,动触头塑料件前部分具有一包裹动触头前端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开有圆孔,动触头上设有与所述圆孔相配的圆台;在凹槽的后端设置一个通槽,动触头上设有卡入通槽中的倒钩型凸台;动触头塑料件前部分向后下方延伸并折弯有一个后部凸台;在动触头斥开过程中,该后部凸台随动触头运动至封堵住后部开口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动触头塑料件套在动触头外部,随着动触头的斥开,塑料件跟随动触头一起运动,最大限度地封堵住灭弧室的后部开口,增强灭弧室内的气压,增强灭弧室内的气吹作用。
2、动触头塑料件的后部凸台可使灭弧装置中快速涌向灭弧室后部开口的气流阻挡,并回弹改变路线,朝着灭弧室的出气口方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气吹有利于电弧向栅片区域运动,可有效提升塑壳断路器的分断,增强限流性能。
3、本发明结构简单易实现,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由结合附图以非限定的例子示出的对优选但非唯一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清楚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特性和优点。
为更清晰简洁地显示本发明结构,附图中省略了常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中的转轴和弹簧等部件。
图1为本发明的动触头塑料件1与动触头3的装配结构图;
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3为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本发明的运动状态图;
图4为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时本发明的运动状态图;
图5为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时本发明的俯视剖视图;
图中:1.动触头塑料件;2.灭弧室;3.动触头;11.后部凸台;12.圆孔;13.凹槽;14.通槽;21.出气口;22.后部开口;31.圆台;32.倒钩型凸台;33.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具有灭弧室2,灭弧室2是腔体结构,在灭弧室2的前壁上设置出气口21,在灭弧室2的后壁上开有一个后部开口22,以让位给动触头3的动作。动触头3前端通过这个后部开口22从外部伸入灭弧室2内腔中,在断路器分闸和合闸过程中,动触头3沿后部开口22作上下移动。
参见图1和2所示,本发明在动触头3前端连接一个动触头塑料件1,动触头塑料件1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用以固定连接动触头3。前部分具有一个凹槽13,在凹槽13的两侧壁上开有圆孔12,在动触头3上的相应位置设置圆台31。动触头3的前端放置在凹槽13中,并且圆台31与圆孔12相配装,使动触头塑料件1包裹住动触头3前端,与动触头3接触更加牢靠。在凹槽13的后端设置一个通槽14,在动触头3上的相应位置设置倒钩型凸台32。在动触头3的前端放置在凹槽13中时,倒钩型凸台32卡在通槽14中。
动触头塑料件1的后部分是由前部分向后下方延伸并折弯的一个后部凸台11,后部凸台11与动触头3的后端的上表面33呈现45度的夹角。在动触头3斥开过程中,动触头塑料件1的后部凸台11跟随动触头3的斥开运动最大限度地遮挡和封堵灭弧室2的后部开口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1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