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07118.0 | 申请日: | 2011-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7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敏;代碧波;章林;汪为平;李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 |
| 地址: | 243004***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矿山 露天 地下开采 合理 界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属于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确定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年生产能力在300万t以上的露天铁矿山有16座,其中10座设计深度达到200m(封闭圈以下)以上。相当数量矿山的开采已步入中晚期,国内即将进入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生产能力近2000万t。由于我国大型露天铁矿山大都是倾斜和急倾斜矿床,矿体埋藏延深一般较大,属短而深矿床,露天境界以下深部保有大量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有约28~30亿t的铁矿石资源,如河北钢铁集团石人沟铁矿存有6452.61万t,鞍钢大孤山铁矿7000万t,鞍钢眼前山铁矿1.6亿t,武钢大冶铁矿4600万t,攀钢朱兰采场8000万t。
大型骨干露天矿山进入深凹开采后,虽经不断技术创新,使产能得以延续,但总体上露天境界内保有的开采储量却日益减少。露天境界外的深部矿体必须通过露天转地下的方式进行开采,以确保深部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因此,必须加快露天转地下开采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以满足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
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经验表明,当矿山充分利用了露天与地下开采的有利工艺特点时,统筹规划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工程布置,可以使矿山的基建投资减少25%~50%,生产成本降低25%左右。
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科学、合理确定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合理界线。传统的计算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主要采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来确定。当境界剥采比等于经济合理剥采比时,此时的露天开采深度即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合理界线。该方法仅仅是从成本计算上进行了比较,且采矿成本取的是平均值,没有考虑露天开采的成本随开采深度的变化,同时也没有考虑基建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等因素。因此确定的界线不一定能使矿山经济效益最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计算方法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确定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的方法,使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更加经济合理。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确定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的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构建矿床数字化模型,建立矿床形体、品位函数,计算露天矿经济合理剥采比时将地质品位及露天开采成本当作变量,以构造多变量的经济合理剥采比和境界剥采比函数,当经济合理剥采比函数与境界剥采比函数相等时,此时的开采界线为矿山露天转地下的理论合理界线。该关系的具体型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7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机左后置支架加工夹具
- 下一篇:一种机加工设备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