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波吸收体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05412.8 | 申请日: | 201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佑纪;和野隆司;多田雅孝;桥本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B32B2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 吸收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由电子部件如电动机等发出的电磁波的电磁波吸收体。
背景技术
最近已发现由于电子部件如电动机、计算机等的电磁干扰导致的电子部件中偶然发生的错误操作。更差的是,已知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为避免电磁波辐射的不良影响,已使用用于吸收电磁波的电磁波吸收体。具体而言,为了吸收由电子部件发出的电磁波,已将电磁波吸收体施用于发出电磁波的电子部件周围的壁部以及建筑物壁。
顺便提及的是,已要求电磁波吸收体减少膜厚度和重量。例如,对于在高速道路关卡处使用的ETC系统(电子收费系统),为了防止由于来自相邻车道的电磁干扰导致的车辆ETC主体的错误操作,对于关卡的天花板和侧壁使用电磁波吸收体已很必要。因此,要求电磁波吸收体减少膜厚度和重量。
作为常规电磁波吸收体的实例,已使用基于使电磁波在电磁波吸收体表面无反射的无反射条件式而设计其构造的所谓λ/4型电磁波吸收体。
λ/4型电磁波吸收体包括厚度为且相对介电常数为εr(λ表示在真空状态的电磁波波长,εr表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电介质层的一个表面包括电磁波反射层而其另一个表面包括在空气中电波阻抗为377Ω的电阻膜层。关于这一点,λ/4型电磁波吸收体的电介质层需要至少的厚度,该厚度限制了膜厚度减少的程度。
近几年来,已提出通过在λ/4型电磁波吸收体的电阻膜和反射层之间插入DCF(分割导电膜)使电介质层厚度小于的电磁波吸收体(例如,参见日本特开专利申请公布2004-319788)。
然而,尽管公布2004-319788中公开了在λ/4型电磁波吸收体的电阻膜和反射层之间插入DCF(分割导电膜),但是电介质层膜厚度和重量的减少并没有显著地改进。另外,与电介质层类似,也已要求DCF的膜厚度和重量减少。然而,对于公开号2004-319788中公开的DCF,没有考虑膜厚度和重量的减少。
发明内容
已使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电介质层及其DCF(分割导电膜)的膜厚度和重量均实现减少的电磁波吸收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波吸收体,其包含:电介质层;分割导电膜层,其层压在电介质层的一个表面上;和电磁波反射层,其层压在电介质层的另一个表面上,其中电磁波吸收体厚度‘d’与电磁波吸收体吸收的电磁波波长‘λ’之比满足以下范围:0.01≤d/λ≤0.03,和其中电磁波吸收体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落入1000g/m2至3000g/m2之间的范围。
根据上述的电磁波吸收体,使用DCF的电磁波吸收体对于电介质层和DCF均可实现膜厚度和重量减少同时显示充分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因此,膜厚度和重量的减少可促进电磁波吸收体贴附(pasting)至侧壁或天花板上并且显著增加使用电磁波吸收体的机会。另外,电磁波吸收体的膜厚度的减少有助于降低匹配频率(matching frequency)至其较低频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当电磁波吸收体显示其最大吸收能力时,匹配频率相当于要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波吸收体,其中分割导电膜层通过以预定间隔配置多个四边形的导电膜而构成,其中四边形的导电膜各边长度的尺寸在0.5mm和4.8mm之间的范围内,和其中相邻四边形导电膜之间的预定间隔在0.01mm和3mm之间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电磁波吸收体,导电膜各边长度和相邻导电膜的配置间隔作为DCF参数而适当调整。由此,对于电介质层和DCF均可达到膜厚度和重量减少同时显示充分的电磁波吸收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波吸收体,其中电介质层是由其中分散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层。
根据上述的电磁波吸收体,电介质层是由其中分散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层。因此,可提高电介质层的有效介电常数。从而,电介质层可达到膜厚度和重量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磁波吸收体,其中电介质层是由其中分散并且相对于电磁波入射方向垂直排列的片状石墨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4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制动钳
- 下一篇:救生艇用铜基粉末冶金制动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