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含量葫芦巴胶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98504.8 | 申请日: | 201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江勇;张国芬;秦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12S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含量 葫芦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离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工业级葫芦巴胶为原料制备高纯度葫芦巴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葫芦巴胶(fenugreek gum)是从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fenugreek seed)的内胚乳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白色或浅黄色不定形的粉状物,主要成分是半乳甘露聚糖。分子结构如下:
葫芦巴胶的主要成分半乳甘露聚糖的分子结构式
半乳甘露聚糖的分解点:307-311℃,溶于冷水、热水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元素分析:C 36.66%,H 6.37%,无氮,组成符合化学式(C6H10O5).nH2O。其平均分子量接近235,000,为一中性的粘多糖。半乳甘露聚糖中半乳糖∶甘露糖=1∶1.2,以甘露糖为主链,以半乳糖为侧基,主链上每6个甘露糖连接着5个半乳糖侧基,D-甘露糖通过β-1,4甙键连接成主链,而D-半乳糖通过α-1,6甙键连接在主链上。半乳甘露聚糖上有大量的羟基,在水中这些羟基能够与水发生水合作用,在低浓度下能形成高粘度稳定胶状溶液,可作为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食品、医药、日化、兵工炸药等行业。
目前,葫芦巴胶粉的制备方法有水浸浓缩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机械分离法。
水浸浓缩法:该法是首先将葫芦巴种子破碎,加水浸提、过滤、真空浓缩,最后喷雾干燥。由于浓缩时不易脱水,加热时间长,不仅增加成本,而且易造成局部过热,使产品理化性能改变,成品水合性弱,粘度下降。
有机溶剂沉淀法:该法是向葫芦巴的水提取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使其半乳甘露聚糖沉降,再将沉降的聚糖脱水烘干、磨粉得成品葫芦巴胶。有机溶剂法得到的葫芦巴胶主含量<80%,提取过程中用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常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溶剂消耗量大。半乳甘露聚糖接触乙醇后形成絮状沉降,同时絮状沉淀会包裹半乳甘露聚糖,影响半乳甘露聚糖沉降,在干燥时被包裹的半乳甘露聚糖不易脱水且易变色,质地坚硬不易粉碎,且蛋白质也会粘附在多糖中,使蛋白质含量增大,蛋白质含量>5%。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17076.6(公开号:CN1733055A),《葫芦巴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了一种葫芦巴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以葫芦巴种子为原料,加入水煎煮提取;在水煎液中加入乙醇产生沉淀,乙醇的加入量为使其水煎液中乙醇浓度达到10%~50%;去除上清液,洗涤沉淀,减压干燥得到提取物。葫芦巴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为60%~80%。
中国专利申请号:02128824.0(公开号:CN1397545A),《一种从胡芦巴种子中提取4-羟基-异亮氨酸及胡芦巴胶等多种副产品的方法》。公布了一种以葫芦巴种子为原料制备4-羟基-异亮氨酸、葫芦巴毛油、黄酮、皂苷、葫芦巴胶等五种产品的方法。其葫芦巴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在葫芦巴种子粉相继制备葫芦巴毛油和黄酮后的残渣中加入10~18倍水,加热,搅拌1~3h;抽滤去除滤渣;滤液浓缩至提取液1/3体积后,加入80%~95%乙醇产生絮状沉淀;沉淀经过洗涤脱水、干燥得到淡黄色的葫芦巴胶粉。
机械分离法:该法是根据种子中种皮、内胚乳及胚芽子叶三部分的物理性能的差异,即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种子内胚乳比较坚硬,不易被粉碎,而种皮和子叶较易破碎,种子经过粉碎,筛分即可分离得到内胚乳片。内胚乳片经过水合、磨粉、灭菌得成品胶粉。机械分离法生产葫芦巴胶效率高,成本低,目前工业上生产多是采用此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95111190.6(公开号:CN1122818A),《葫芦巴籽制胶工业及生产线。公布了一种制备葫芦巴籽胚乳胶片制备工艺及一种制备生产线》。它包含了精选机、浸泡机、去湿机和至少两级的分离装置等设备及以下制备步骤:65℃~95℃热水浸泡葫芦巴籽10~20秒;将浸泡过的葫芦巴籽经过温度为40~100℃热风干燥20~60秒;葫芦巴籽开裂成两瓣,同时将子叶打碎分离,得到完整的葫芦巴胚乳片;将胚乳片去皮得到葫芦巴胶胶片,粉碎即得到工业级的葫芦巴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高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5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岩破碎锤
- 下一篇:配电变压器非解体线圈材质无损鉴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