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96206.5 | 申请日: | 2011-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8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芳;余龙江;李三杰;田根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1/30 | 分类号: | A23L1/30;A61K8/97;A61Q19/02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棘果 果皮 标准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是在抗氧化、降血脂功能食品、美白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应用。
发明背景
火棘果(Pyracantha fortuneana)为蔷薇科苹果亚科火棘属植物的果实,药食两用,产区民间曾将其晒干代粮食用,安全性极高。火棘果的药用记载始见于《滇南本草》,其果实性味干酸,药用具有健脾消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和活血止血等功效。《本草纲目》曾记载火棘果能“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能轻身而不老”。目前,科研工作者也已对火棘果的药理活性展开了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修复肝损伤、增强体力和促进消化等功效。但因其果小籽多,口感发涩,故不易直接食用,火棘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全依赖于其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
目前,已从火棘果实中发现有槲皮素、芦丁、芒甙、花青素、原花青素等黄酮大类化合物,还含有较丰富的绿原酸、鞣质等与黄酮类结构相近的多羟基酚酸类物质。近期研究表明,火棘果的多种保健功效与它包含的这些天然产物的种类及含量有很大的关系,更是多种物质交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火棘果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是高效同步提取这几大类功效成分。此外,由于提取物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混合体系,各类组分性质各异,生产工艺的变化极易影响产品品质,这就需要开发一套标准化的生产制备工艺和一套能从整体上表征及监控提取物化学性状的检测方法,这样才能控制生产制备过程并获得质量品质稳定一致、生物活性高的火棘果深加工产品。
目前,国内外有关火棘果提取物的制备多是以提取物中红色素的色价为质量指标,进行溶剂浸提工艺或微波提取工艺的探讨,如蒋丽华等(《野生火棘果中红色素的提取研究》,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年1期),蒋新龙等(《微波法提取火棘红色素的工艺研究》,食品科技,2006年7期)的工作。因为用色价评价产品质量只能从可见光范围内观测溶液颜色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反映的仅仅是其中花青素成分变化,不能表征其多种功效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的整体变化,而原花青素、绿原酸、鞣质等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没有吸收峰,所以,上述方法就无法检测其含量变化。因此,这种基于色价评价方法的物质提取工艺很难获得生物活性优良、质量品质稳定一致的火棘果深加工产品,这也是目前火棘果产业化开发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上述情况表明,目前尚没有针对火棘果中多种功效成分同步利用的制备技术和产品,以及能全面、有效控制该产品品质的标准化生产和检测体系,火棘果提取物的有效性和品质可控性研究还有待提高,从而严重阻碍了火棘果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化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火棘果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和检测方法,因而无法建立相应的生产制备方法,以稳定控制火棘果深加工产品的质量,保障其应有的功效,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其制备方法易于规模化生产,且生产过程易于进行标准化检测控制,使所含的功效成分含量明确,品质稳定一致。因此,这种质量稳定可控的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标准提取物含有0.02-0.5%的花青素、6-12%的原花青素和0.9-5%的总黄酮;且其中含有2-5%可水解的植物多酚,上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述果皮肉标准提取物按照下述过程制备:以火棘果的鲜果去除果籽的果皮肉经干燥后粉碎或其干果去除果籽的果皮肉直接粉碎得到的干粉末为原料,经溶剂回流提取后过滤得到提取液,真空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70-80%,即得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
上述果皮肉标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花青素中典型的单体化合物为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原花青素中典型的单体化合物为二聚儿茶素,可水解的植物多酚中典型的单体化合物为没食子酸,总黄酮中典型的单体化合物为芦丁。
上述的火棘果的果皮肉标准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干粉末制备:
将火棘果的鲜果去除果籽,将其果皮肉干燥后进行粉碎,或者将其干果去除果籽,将其果皮肉直接粉碎,得到的干粉末作为原料;
步骤(2)溶剂回流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6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