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79689.8 | 申请日: | 201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6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R·D·波特莱姆;D·怀特;M·D·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菲诺姆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N40/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林柏楠;彭飞 |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组合物。本发明更特别涉及用在包含排放控制系统的发动机中的润滑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环境关注已导致不断努力降低压缩点火(以柴油为燃料)和火花点火(以汽油为燃料)轻型内燃机的CO、烃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此外,已经不断努力降低压缩点火轻型内燃机的微粒排放。为了符合车辆的现行和即将生效的排放标准,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依赖于使用废气后处理设备。这样的废气后处理设备可包括废气再循环布置和冷却废气再循环布置,催化转化器,其可含有一种或多种氧化催化剂、NOx存储催化剂和/或NH3还原催化剂;和/或微粒捕集器。OEM’s也正考虑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进一步降低NOx排放。
氧化催化剂由于暴露于发动机废气中存在的某些元素/化合物,特别是由于暴露于由含磷润滑油添加剂的降解引入废气中的磷和磷化合物而可被毒化和效果降低。还原催化剂对发动机废气中由用于调配润滑剂的基础油和含硫的润滑油添加剂的降解引入的硫和硫化合物敏感。微粒捕集器会被金属灰分堵塞,这种金属灰分是降解的含金属的润滑油添加剂的产物。因此,除设计发动机以包括各种排放控制系统外,OEM’s还要求将润滑油组合物配制为减少废气流中有害材料的存在。同时,所选润滑油组合物必须提供充足的润滑剂性能,包括充足的抗磨性和清净力。
欧洲专利申请1167497A2公开了具有受限的硫、磷和硫酸化灰分含量的润滑油组合物,其包含具有一定氮含量的无灰分散剂、含有有机酸金属盐的含金属清净剂(所述有机酸金属盐选自提供一定硫酸化灰分含量的烷基水杨酸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和具有曼尼希碱结构的烷基酚衍生物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提供规定的磷含量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氧化抑制剂。尽管该组合物的硫、磷和硫酸化灰分含量较低,根据该专利申请配制的润滑油据称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清净力。
发明概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具有最多达0.12重量%的磷含量、最多达1.2重量%的硫酸化灰分含量,包含:(a)主要量的润滑粘性的油;(b)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烷基水杨酸盐润滑油清净剂,其为每千克润滑油组合物提供7至15毫摩尔水杨酸盐皂;(c)一种或多种分散剂,基于所述润滑油组合物的重量,其为所述润滑油组合物提供至少0.12重量%至0.20重量%的原子氮,和(d)分散剂-粘度改进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润滑包含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车用发动机的方法,包括在该发动机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润滑油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该发动机进一步包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
除非另行指明,添加剂的所有量都在活性成分(“a.i.”)基础上以重量%报道,即与稀释剂或载体油无关。
润滑粘性的油
润滑粘性的油可选自第I、II、III、IV或V类基础油料、合成酯基础油料或其混合物。在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出版物“Engine Oil Licensing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Industry Services Department,第十四版,1996年12月,附录1,1998年12月中定义了基础油料的类别。基础油料在100℃具有优选3至12、更优选4至10、最优选4.5至8mm2/s(cSt.)的粘度。
(a)使用下表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第I类矿物油基础油料含有少于90%的饱和物和/或多于0.03%的硫,并具有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120的粘度指数。
(b)使用下表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第II类矿物油基础油料含有大于或等于90%的饱和物和小于或等于0.03%的硫,并具有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120的粘度指数。
(c)使用下表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第III类矿物油基础油料含有大于或等于90%的饱和物和小于或等于0.03%的硫,并具有大于或等于120的粘度指数。
(d)第IV类基础油料是聚α烯烃(PA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菲诺姆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英菲诺姆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96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