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碳化硅衬底改善外延沉积的方法与形成的结构和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8455.3 | 申请日: | 2003-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斯·安德鲁·麦克卢尔;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约翰·亚当·埃德蒙;小戴维·比尔兹利·斯莱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里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1/20;H01L21/265;C30B29/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秦晨 |
| 地址: | 美国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碳化硅 衬底 改善 外延 沉积 方法 形成 结构 器件 | ||
1.一种电子器件,包括:
碳化硅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并且具有预定的导电类型以及掺杂浓度;
注入掺杂原子区,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进入所述碳化硅衬底至预定距离,所述区域的掺杂浓度比所述衬底剩余部分的掺杂浓度高;以及
位于所述导电碳化硅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的导电缓冲区;
位于所述导电缓冲区上的有源区;
位于所述有源区上的第一电接触;以及
位于所述碳化硅衬底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有源层是单异质结、双异质结、单量子阱或多量子阱。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碳化硅衬底包括n型6H-碳化硅或n型4H-碳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子器件,其中使用氮掺杂所述碳化硅衬底。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碳化硅衬底中的氮的掺杂浓度为约5E17-3E18cm-3。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使用磷掺杂所述碳化硅衬底。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包括磷原子,其注入浓度为约1E19-5E21cm-3。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包括磷掺杂原子,其注入浓度约1E21cm-3。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包括氮掺杂原子,其注入浓度约1E19-5E21cm-3。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包括磷原子,其注入浓度约1E21cm-3。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碳化硅衬底中的深度约10-5000埃。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碳化硅衬底中的深度约800-1000埃。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具有的注入掺杂原子的峰值浓度为约1E19-5E21cm-3。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具有的注入掺杂原子的峰值浓度约为1E21cm-3,且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碳化硅衬底至深度约500埃。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器件,其中在所述注入区中的注入原子的峰值浓度出现在所述碳化硅衬底的第一表面或其附近。
16.一种电子器件,包括:
碳化硅衬底,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并且具有预定的导电类型以及掺杂浓度;
位于所述碳化硅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的导电缓冲区;
注入掺杂原子区,具有与所述衬底相同的导电性,并且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进入所述碳化硅衬底至预定距离,从而使得在所述衬底和所述导电缓冲区之间的界面处可测的总的正向压降降低;
位于所述导电缓冲区上的有源区;
位于所述有源区上的第一电接触;以及
位于所述碳化硅衬底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区具有的注入掺杂原子的峰值浓度为约1E19-5E21cm-3。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延伸到所述衬底中的深度为约10-5000埃。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延伸到所述衬底中的深度为约800-1000埃。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碳化硅衬底包括n型6H-碳化硅,具有约5E17-3E18cm-3的氮施主原子的初始离子浓度,以及其中所述注入掺杂原子区包括磷掺杂离子,其注入浓度为约1E19-5E21cm-3以及厚度为约500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里公司,未经克里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84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绿化装置
- 下一篇:平面控制测量不降等级的测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