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其调整功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44505.4 | 申请日: | 201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3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裕;黄志友;陈德睦;廖文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88/04;H04W8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调整 功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功率方法,特别是涉及在无线区域网络中的电子装置及其调整功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支持双模系统的无线通讯装置逐渐增加,例如同时支持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又称为WiMAXTM)标准与无线相容认证(wireless fidelity,简称为Wi-FiTM)标准的无线通讯装置。
WiMAXTM为WiMAX联盟(WiMAX Forum)的商标,且WiMAXTM是通常用来表示基于IEEE 802.16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系统的术语。IEEE 802.16包含由IEEE 802.16委员会开发的一系列标准。Wi-FiTM为Wi-Fi联盟的商标,且Wi-FiTM是通常用来表示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系统的术语。如本文所使用,术语“Wi-FiTM”将用来表示利用或基于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任何通信网络、系统、设备、装置、方法等。IEEE 802.11包含由IEEE 802.11委员会开发的一系列标准,IEEE802.11委员会建立相关于无线区域网(WLAN)的标准。部分IEEE 802.11系列标准界定无线接收器与无线发射器之间的互操作性的方法。
所述的IEEE 802.11系列标准包括:802.11,于1997年开始制定,原始标准包括:支持每秒2兆位(Mbps),以及2.4GHz频道;802.11a,于1999年开始制定,对物理层补充例如:54Mbps,及5GHz频道;802.11b,于1999年开始制定,对物理层补充例如:11Mbps,及2.4GHz频道;802.11c,新增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桥接(MAC Layer Bridging);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802.11e,新增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802.11f,新增接取点/基站的互连性(Interoperability);802.11g,对物理层补充例如:54Mbps,及2.4GHz频道;802.11h,对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及新增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的信道,例如:5GHz频段;802.11i,对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802.11n,导入多重输入输出(简称为MIMO)和40兆位的信道宽度(HT40)技术,基本上是802.11a/g的延伸版。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802.11b+的技术,通过分组二进位卷积码技术(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在IEEE802.11b(此即,2.4GHz频段)的基础上提供2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事实上IEEE 802.11b+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产权属于美国德州仪器,Texas)。另有一被称为802.11g+的技术,在IEEE 802.11g的基础上提供108Mbps的传输速率,跟802.11b+一样,同样是非标准技术,而由无线网络芯片生产商所提倡的则为SuperGTM。
上述双模无线通讯装置中的部份装置又可进一步被设定为热点(Hotspot)通讯装置,除了可在本身的无线通讯装置上存取因特网(互联网),还可以藉由无线区域网络技术,提供因特网(互联网)服务给周围的终端无线通讯装置。
然而,此类热点通讯装置所支持的两个无线通讯系统使用的频段可能相邻近,或甚至重迭。举例说明,热点通讯装置所使用的WiMAX系统可能操作于2.6GHz的频段,而此热点通讯装置的Wi-FiTM系统则操作于2.4GHz的频段,使得此两种无线通讯系统之间容易互相干扰。尤其当热点通讯装置提高Wi-FiTM系统的输出功率时,由于邻频干扰效应,容易影响其本身接收WiMAXTM系统下行方向的讯号品质,进而影响整体无线通讯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44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