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压电网的触、漏电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33782.5 | 申请日: | 2011-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长城;张泳锋;唐军桥 |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H02H3/06;H02H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压 电网 漏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压电网的触、漏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技术广泛应用在工矿企业,城乡电网和各种特殊领域的低压供电系统中,对人身、设备、线路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电力管理部门和广大用户的重视和认可。实践证明,使用触、漏电保护电器是各种电气安全保护措施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凡基本普及了触、漏电保护器的国家和地区,触、漏电事故明显地下降,保护成功率明显高于保护接地法、保护接零法、双重绝缘法、位置绝缘法等,虽然略低于隔离变压器法和超低压电压法,但后两种方法适用面窄而且成本高,不宜普及,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推广使用。因此,用触、漏电保护器法来降低触、漏电事故是我们的首选。
根据触、漏电事故的统计,我国的触、漏电事故基本上发生在380V以下的低压电网中,而且单相触、漏电事故大大多于两相间的触、漏电事故。这是由于我国的低压电网绝大多数是中性点直接接地,一旦发生人与相线的接触,往往导致很严重的触电后果。因此,防止触、漏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立足国情,不断探索和创新改进,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电力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触、漏电保护技术是随着自动化和电气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触、漏电故障的自动检测,将检测到的故障信号放大处理,去使保护电器迅速跳闸,从而实现触、漏电保护的目的。从我国漏电保护的应用发展历程来看,触 、漏电保护术主要有两大类型,即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每个类型又有细分,产品型式多样,保护应用领域也各不相同。有断路保护、继电器保护、绝缘监察报警等。广泛应用于系统总保护、分路保护、末端保护和单台设备保护等。
电压动作型保护基本原理就是在设备或线路总接地中串入感应线圈,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1、应用范围有限,只能用于单台设备或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系统。2、需要辅助的中性点或距离相对较远的接地点来连接控制回路,增加安装难度。3、只能用于间接接触保护而不能用于直接接触保护,因此它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电流动作型是利用可靠灵敏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直接检测供电回路触、漏电电流,经电子电路处理后,通过执行电路来控制线路通断的技术形式。由于它具有检测灵敏、反应迅速、型式多样、同时具备间接接触保护和直接接触保护功能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该原理,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出现了多种型式的电流型触、漏电保护器。主要有这样几大类:1、电流直接动作型。它的基本原理是直接将检测到的触、漏电信号整理放大,驱动开关设备通断,其优点是反应灵敏,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比较可靠。其缺点在于随着线路设备的老化及天气环境的影响,误动作频繁。据统计记录表明,只有不到30%的正确动作率,有的甚至造成不能正常供电,用户往往弃之不用。2、交、直流脉冲动型,其优点在于区别了正常泄漏电流和突发的触、漏电事故电流,相应的减少了误动作的频率。其缺点在于,当分路投切或大型设备启动时,往往产生的正常冲击电流,容易造成误动无法避免,因此不太适用于线路总保护。3、鉴相动作型和电流分离动作型。其原理是着重从触、漏电信号的性质判断出发,利用相位比较、波型鉴别、分离等手段,更精确地判别触、漏电信号。其优点在于动作准确率比较高。其缺点在于由于线路运行情况千差万别,触、漏电的方式和信号反映也往往各有变异,因而容易造成对信号的误判,使保护器拒动,而且线路环节较多,成本高昂,一直未能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也是不断推陈出新趋向完善。但就目前而言仍普遍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保护动作的可靠性和用电的可靠性不能达到一致。通俗地讲就是,如果保护器反应灵敏,保证安全固然理想可靠,但往往频繁停电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用于线路总保护,很容易造成大面积停电;如果要保证可靠的供电秩序,则必须以牺牲保护器的灵敏度为代价,而这又往往在人身触电的情况下,得不到可靠保障。所以,目前我国的漏电保护现状就是采取多级配合保护的方式,即一级是线路总保护,二级是分路保护,三级是末端保护。通过每段保护之间不同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相互配合协调,共同保证电网安全。这样相对而言比较理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死区。举例,当有人触电时,如果没有装设末端保护或末端保护有故障,或者在末端保护之上的线路中触电,需要更高级的保护动作时,由于分路和总保护的动作定值较大,动作迟缓,即便动作了,也往往已经造成伤害,而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很容易发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长城;张泳锋;唐军桥,未经赵长城;张泳锋;唐军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3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形状的休闲裤
- 下一篇:一种防雷箱式变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