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磺胺六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22352.3 | 申请日: | 201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拥军;屈凌波;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磺胺 六甲 嘧啶 检测 试剂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磺胺六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包括不透明微孔板、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检测试剂由如下组份组成:磺胺六甲氧嘧啶系列标准液、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磺胺六甲氧嘧啶SMM酶标抗原、HRP-SMM样品稀释液、化学发光底液A、化学发光底液B和洗涤液组成,分别独立盛装于试剂瓶中;化学发光底液A为2×10-5~1×10-3mol/L鲁米诺溶液、5×10-5~1×10-3mol/L对羟基苯酚溶液和pH8.0的0.1mol/L Tris-HCl的混合溶液;化学发光底液B为2×10-5~1×10-3mol/L过氧化氢溶液;所述不透明微孔板各孔包被有浓度为2 磺胺六甲氧嘧啶的包被抗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磺胺六甲氧嘧啶系列标准液为:0.6pg/ml、1pg/ml、6pg/ml、60pg/ml、100pg/ml;所述HRP-SMM样品稀释液为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洗涤液为含有质量百分比0.05%吐温-20的pH7.2 0.01mol/L磷酸盐溶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盐缓冲液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液;磷酸盐溶液为磷酸氢二钠溶液和磷酸二氢钠溶液混合液。
4.制备权利要求1-3任何一种所述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1)HRP-SMM样品稀释液、洗涤液的配制
称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将两者混合,加纯水溶解,制成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过滤除菌,4℃保存作为HRP-SMM样品稀释液;称取吐温-20、取0.2mol/L Na2HPO4 溶液,0.2mol/L NaH2PO4溶液和NaCl,加纯水溶解,制成含有质量百分比0.05%吐温-20的pH7.2 0.01mol/L磷酸盐溶液,过滤除菌,4℃保存作为洗涤液;
(2) 制备包被抗磺胺六甲嘧啶多克隆抗体的微孔板
不透明微孔板中加入磺胺六甲氧嘧啶的包被抗体,用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每孔加200于检测板孔内,使包被多克隆抗体的浓度为2,置4℃过夜;弃去包被液,用上述配制的洗涤液洗涤各孔,在吸水纸上拍干;随之每孔加入封闭液,随后弃去封闭液拍干,室温下干燥;干燥后的酶标板,迅速真空封口包装,将封装好的板存于2-8℃;
(3)、标准品的制备
将磺胺六甲嘧啶用pH9.0-9.5的磷酸盐溶液稀释成五个梯度浓度,分别是:0.6pg/ml、1pg/ml、6pg/ml、60pg/ml、100pg/ml,分装于瓶中;
(4)、化学发光底物的制备
将2×10-5~1×10-3mol/L鲁米诺溶液、5×10-5~1×10-3mol/L对羟基苯酚溶液和pH8.0的0.1mol/L Tris-HCl混合制得化学发光底液A;配制2×10-5~1×10-3mol/L过氧化氢溶液为化学发光底液B;
(5)HRP-SMM酶标抗原的制备
取磺胺六甲氧嘧啶溶于二氧六环中,此溶液为I液;取辣根过氧化物溶于pH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此溶液为II液;置I液于磁力搅拌器上搅动,加入II液,然后加入戊二醛,避光搅拌反应生成偶联物,最后把偶联物装入透析袋中,在4℃下用pH7.2磷酸盐缓冲溶液透析即可。
5.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种所述的磺胺六甲氧嘧啶检测试剂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检测:
(1)平衡:从冷藏环境中取出样品及试剂,于18~25℃平衡30±5min;
(2)加样和酶标抗原:取微孔板,预设一个空白对照孔,空白对照孔加入50样品稀释液,其余每孔加入50待测样品;然后微孔板上所有孔均加上100HRP-SMM酶标抗原,振荡5分钟,37℃孵育1小时;
(3)洗板:甩去板孔中的液体,用洗涤液冲洗,在吸水纸上拍干;
(4)加发光底物:每孔先后加入化学发光底液A、化学发光底液B各50,避光振荡2分钟;
(5)测定:在化学发光仪上测出各孔相对发光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3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