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01734.8 | 申请日: | 201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柱;林里;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不对称 悬挂 结构 变形 方法 | ||
1.一种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整个不对称钢悬挂结构体系,每个钢悬挂段内楼层先浇筑腰桁架层混凝土,待该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浇筑相互对称楼层,相互对称楼层平面内浇筑原则为先浇筑对称角,再浇筑剩余的非对称角。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内对称楼层在相互对称楼层浇筑之前或之后浇筑。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内对称楼层在相互对称楼层浇筑之前浇筑。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钢悬挂段内的现浇混凝土楼层最后浇筑。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钢悬挂段之间的混凝土遵循从下至上的顺序进行浇筑。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不对称钢悬挂结构体系核心筒外围后浇带的浇筑顺序为:当第一个钢悬挂段混凝土浇注完毕后,浇注负二层墙及负一层楼面的后浇带,当第二个钢悬挂段施工完毕后,浇注负一层墙及±0.000楼面后浇带。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不对称钢悬挂结构体系中,对于属上一悬挂段但位置设计在本悬挂段内的悬挂楼板,仍归属上一悬挂段不对称楼层施工,在本悬挂段楼层混凝土浇筑时,对其进行预留施工缝处理。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减小不对称钢悬挂结构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悬挂段底层和顶层设置监控点以监控每浇注一层混凝土时关键节点的变形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7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