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二进制CDMA的密钥认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60619.1 | 申请日: | 201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渊;李玉渊;赵镇雄;李铉锡;姜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部品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12/04;H04L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迟姗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二进制 cdma 密钥 认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二进制CDMA网络的安全密钥认证方法,更具体地,涉及UE和SN之间的密钥认证以及用于在二进制CDMA网络中的切换的密钥再认证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进制CDMA技术被设计用于根据各种无线技术的共存解决频率分配问题,无线技术例如WLAN、蓝牙及QoS相关的问题。此外,联合作用(Koinonia)系统(基于二进制CDMA技术并于2009年1月由ISO/IEC JTCSC6被批准为国际标准)与各种在先技术之间具有互操作性,在嘈杂的无线环境中提供QoS,并通常不干扰现有通信系统。近来,正在基于二进制CDMA技术开发应用无线加密技术的保护者(Guardian)技术。由此,使保护者技术适应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类研究项目正在积极进行中。
然而,无线环境中的各种安全威胁仍然在增加。因此,许多损坏发生,例如,私人和公共信息泄漏或严重系统损坏。尽管对于近期广泛使用的IEEE 802.11WLAN来说推荐安全性增强的IEEE 802.11i,但由于成本或管理因素,其不可能提供期望的安全性。结果,公共网络或一些组织上的受限和嵌入的安全功能的使用在持续增加。
此外,必须对引入公共网络构造的公共组织的安全产品应用加密技术。由此,对于公共网络来说应用使用先进加密标准(AES)的IEEE.11i WLAN是不恰当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二进制CDMA网络的UE和SN之间的密钥认证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在二进制CDMA网络中在相同SN内执行切换的情况下的密钥再认证方法。
解决方案
为了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在包括用于存储用于认证的主密钥的用户设备、包括无线接入点(RAP)和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的服务网络以及包括认证服务器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家用网络的系统中,在用户设备的密钥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无线接入点接收终端认证请求消息,发送包括用户设备的识别信息的终端认证响应消息;从无线接入点接收包括至少两个随机数和用于消息认证的代码信息的用户认证请求消息;及发送包括利用主密钥生成的第一信息的用户认证响应消息。
为了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在包括用于存储用于认证的主密钥的用户设备、包括无线接入点(RAP)和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的服务网络以及包括认证服务器和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的家用网络的系统中,在服务网络的密钥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发送终端认证请求消息的用户设备接收包括用户设备的认证信息的终端认证响应消息,将包括所述认证信息的认证数据请求消息发送给家用网络,从家用网络接收包括第一随机数、临时密钥和第一信息的认证数据响应消息,并且向用户设备发送包括第一随机数、第二随机数和用于消息认证的代码信息的用户认证请求消息。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提供使用BSIM的用户认证和使用BVLR的再认证协议用于更好的移动性支持的特征。BLAN的使用Koinonia系统的特征和适于BLAN的特征的BLAN-AKA/再认证协议被期望广泛地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公共网络等,这不能由二进制CDMA技术和现有无线技术解决。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了Koinonia系统的图示。
图2示出了BLAN(二进制CDMA LAN)的结构。
图3是示出了两个切换的实例的图示。
图4示出了认证协议密钥结构。
图5是示出了BLAN-AKA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BLAN-AKA的密钥认证程序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用于BVLR内切换再认证程序,其中当RAP#1-1和RAP#1-2保持与相同的BLVR#1连接时UE从RAP#1-1移动到RAP#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征结合附图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变得更加明显。通过稍后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将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从而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部品研究院,未经电子部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