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级联式植物栽培系统和植物栽培托盘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58381.9 | 申请日: | 201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V·尤斯伯伏;J·诺里凯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劳恩霍费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级联 植物 栽培 系统 托盘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9年12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US61/288,542的优先权,其整个内容由此通过参考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竖直堆叠的溶液培养的植物栽培系统。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容器托盘,其设计成用于与所述系统一起使用,以便使植物可以安全地放置在托盘中,使得托盘可以在不损坏植物的情况下在植物栽培和收获处理期间来回搬运。
背景技术
植物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商业应用,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高效的植物栽培积极地影响它们的商业价值。例如,植物可以被榨出大量的蛋白质(例如,将用于产生疫苗的蛋白质)。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生长得越强劲,生产的蛋白质产品越多。在保持总成本降低的同时使植物高效地且强劲地生长方面,存在有许多挑战。例如,植物得益于营养源(例如,营养溶液,肥料等)和受控制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光等),所述营养源和受控制的环境条件会是昂贵的。另外,植物占用大量的空间,这进一步增加了使用植物用于商业目的总成本。
因而,需要改进的植物栽培系统和方法,所述改进的植物栽培方法是较少成本的、更加节约空间的植物栽培方法,并且所述改进的植物栽培方法有效地利用栽培器为植物所提供的营养源。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中,植物栽培容器包括:托盘;在托盘中的入口通道;连接到入口通道的在托盘中的栽培介质保持器;在栽培介质保持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突起,所述突起能够固定栽培介质以防侧向运动;连接到栽培介质保持器的出口通道;和能够被固定地附装到托盘的盖。
在第二方面中,溶液培养的植物栽培系统包括能够使植物栽培的至少一个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包括:托盘;在托盘中的入口通道;连接到入口通道的在托盘中的栽培介质保持器;在栽培介质保持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突起,所述突起能够固定栽培介质以防侧向运动;连接到栽培介质保持器的出口通道;和能够被固定地附装到托盘的盖,所述系统另外包括能够保持液体的储液器和能够将液体从储液器泵送到至少一个容器的泵。
附图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级联式溶液培养的植物栽培系统和用于在级联式溶液培养的植物栽培系统中使用的容器。上述总结以及以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当参照附图阅读时将被更好地理解,附图被包含在本文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精确的所示布置和手段。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级联式溶液培养的植物栽培系统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托盘的分解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托盘部件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托盘部件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托盘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托盘部件的端视图;
图7是沿着图4的线7-7得到的介质固定突起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5的线8-8得到的托盘的剖视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托盘部件的底视图;
图10是图3的托盘部件的放大的顶视图,其示出排放部件;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的卡扣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在本文参照特定的实施例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意欲不受所示细节的限制。而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和程度内在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与诸如培养基的栽培介质配合。然后,容器使介质固定不动,防止介质在该容器中上下运动,并且防止介质在容器中侧向地运动。此外,该容器设计成允许诸如营养溶液的液体连续地流过容器。液体在给定的位置处进入容器,流过容器,并且继而离开容器。容器包括流出区域,其构造成导致溶液在排出容器之前在容器中聚集到预定的水平或者水位高度。聚集的溶液在容器中提供了一定的最低水平的溶液,确保培养基在预定百分比的培养基高度上保持潮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劳恩霍费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弗劳恩霍费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8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