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56315.8 | 申请日: | 201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6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大川博之;近藤裕己;大原盛辉;饭田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3C4/08 | 分类号: | C03C4/08;C03C3/247;G02B5/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截止 滤光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码静态相机或彩色摄像机等彩色补偿滤光片、可进行高温下的再加热,且熔解性、耐候性优良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
背景技术
数码静态相机等中使用的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具有从可见光区域到1200nm附近的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灵敏度。因此,直接使用时无法获得良好的色彩再现性,所以使用添加有吸收红外线的特定物质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来校正感光灵敏度。正在开发和使用在氟磷酸盐类玻璃中添加有CuO的光学玻璃,以使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选择性地吸收近红外区域的波长且具有高耐候性。作为该玻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其组成。
另一方面,采用固体摄像元件的相机等正向小型化、薄型化发展。为了将与之相伴的摄像器件及其搭载设备小型化、薄型化,越来越多地使用锡焊的回流焊接(reflow soldering)工序。最近,回流焊接工序中多使用不含作为对环境造成负担的物质的铅的焊锡,该无铅焊锡与含铅焊锡相比熔融温度高,因此具有在回流焊接工序中的加热处理温度也变高的倾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219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83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137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7-1015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此,在对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由氟磷酸盐类玻璃构成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在例如4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时,确认到产生由玻璃成分的结晶化引起的缺陷等问题。
认为该现象为,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中所使用的氟磷酸盐类玻璃与光学玻璃中所使用的其他玻璃组成体系相比,结晶化开始温度低,因此在伴有玻璃成形后的加热处理的工序中产生了结晶。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用于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氟磷酸盐类玻璃中,没有认识到与伴随该加热处理的结晶析出的问题相关的课题,而且根本没有提到优选的结晶化开始温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目的是着眼于玻璃的结晶化开始温度,在玻璃成形后进行的成膜工序及使用该玻璃的摄像器件的制造工序等中,提供一种即使在进行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用担心玻璃难以结晶、由此产生缺陷等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对氟磷酸盐类玻璃中,能够提高结晶化开始温度且能够降低对玻璃的失透性及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特性有影响的液相温度的玻璃组成进行了研究。
为了提高氟磷酸盐类玻璃的结晶化开始温度,通常考虑使氟磷酸盐类玻璃含有大量作为玻璃形成氧化物的P5+及Al3+。但是,如果P5+的含量超过规定量,则液相温度变高,引起熔解时发生失透或氟的挥发被促进、成形时产生波筋等问题。此外,该情况下,如果添加Al3+,则液相温度变得更高,因此自然而然地限定Al3+含量,从而变得无法保持耐候性。另一方面,即使将P5+的含量减少为低于规定量,液相温度也变高,产生与上述同样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人对P5+及Al3+的含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玻璃成分以阳离子%表示含有25~37%的P5+、16.2~25%的Al3+时,可以获得由结晶化开始温度高且液相温度低的氟磷酸盐类玻璃构成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63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