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50096.2 | 申请日: | 201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裕之;桥本昌佳;东小园诚;河口智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L31/042 | 分类号: | H01L31/04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模块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
背景技术
构成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面板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构成,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经由端子箱串联或并联连接。
例如,端子箱具有:浅底箱状的合成树脂制的筐体;多个端子板,铺设在筐体内的底部,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电连接;和在对应的两个端子板之间架桥的逆负荷时旁路用二极管(整流元件)。作为二极管的发热部分的主体部由金属制的散热板支撑。在端子板的一端部经形成于筐体的开口部焊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部的引线,在端子板的另一端部铆接(かしめ接続)导出到筐体外部的电缆的末端部。并且,筐体的底面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安装面粘接。因此,当二极管的主体部发热时,热从散热板经底部逃逸至太阳能电池模块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98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二极管作用时,主体部变为高温后,存在超过筐体的耐热限度、底部塑性变形的情况。这样一来,底部的底面变得不平坦,在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状态下,底部的底面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安装面之间介入空气层,向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导热性下降。
本发明根据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导热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端子板;筐体,收容上述各端子板,具有包围上述各端子板的外周的外周部;与对应的两个端子板连接的逆负荷时旁路用的整流元件;散热板,支撑作为上述整流元件的发热部分的整流元件主体,与上述端子板一体或分体构成;和导热部,配置在上述散热板和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之间,耐热性比上述外周部高。
因导热部具有比筐体外周部高的耐热性,所以防止了导热部因整流元件主体的热量而塑性变形。因此,避免了在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导热部之间介入空气层,向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导热性提高。
此外,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也可是下述构成。
(1)筐体在外周部的内侧具有支撑端子板的底部,底部构成导热部。这样一来,能够在将端子板放置于底部的状态下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模块,安装性良好。
(2)底部沿着外周部的内侧边缘部滑动安装。这样一来,可将底部简单地安装到外周部。
(3)在底部固定端子板,在端子板上开口设置锁定孔,在外周部能够挠曲地设置锁定片,当底部标准安装到外周部时,锁定片弹性嵌入到锁定孔,端子板及底部被外周部保持。这样一来,底部经由端子板固定到外周部,底部的形状简化。
(4)当底部标准安装到外周部时,使窗孔开口于底部和外周部之间,经过窗孔向筐体内引入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组对应的引线。这样一来,无需在底部设置特有的窗孔,底部形状简化。
(5)底部和端子板通过嵌件成型而一体化。这样一来,切实阻止了端子板从底部脱离。
(6)在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状态下,导热部保持不露出到外部的状态。这样一来,例如可用耐候性低的材料构成导热部,选择导热部材料时的选项幅度增大。
(7)导热部至少配置在整流元件主体和太阳能电池模块之间。这样一来,由整流元件主体产生的热高效传送到导热部,实现更好的导热性。
(8)外周部由选自PPO(聚苯撑氧化物)、PPE(聚苯撑醚)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材质构成,导热部由选自PPS(聚苯硫醚)、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材质构成。这样一来,外周部由具有良好耐候性、耐水解性的材质构成,底部由具有良好耐热性、导热性的材质构成。
(9)散热板和端子板一体构成,各端子板中含有不支撑整流元件主体的端子,该端子在各端子板中具有最小的表面积。支撑整流元件主体的端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在筐体内的有限空间内,可提高端子板的散热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提高了导热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图4是图1的C-C截面图。
图5是端子板和底部一体化的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D-D截面图。
图7是端子板和底部一体化的单元的底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0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