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及片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44943.4 | 申请日: | 2010-10-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4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孝之;熊谷直博;铃木千登志;古海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63;C08G65/28;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泡沫塑料 制造 方法 | ||
1.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它是使包含多元醇(A)、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催化剂(C)和发泡剂(D)的反应性混合物反应而发泡固化来制造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100质量%的所述多元醇(A)中包括2~100质量%的通过下述制造方法得到的聚氧化烯多元醇(A1);
聚氧化烯多元醇(A1)的制造方法是在复合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烯化氧开环加成聚合于具有羟基的引发剂来制造聚氧化烯多元醇的方法,
包括向包含所述引发剂和所述复合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中供给相对于100质量份引发剂为5~20质量份的量的烯化氧并使其反应的初期工序、向该初期工序后的反应体系中供给新的烯化氧并使其开环加成聚合的聚合工序,
所述初期工序中开始供给烯化氧时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为120~165℃,所述初期工序中的烯化氧供给后的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为比所述烯化氧供给开始时的温度高15~50℃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0质量%的所述多元醇(A)中包括40~100质量%的聚氧化烯多元醇(A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工序中供给的烯化氧仅环氧丙烷,或者是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具有叔丁醇作为有机配体。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化烯多元醇(A1)的制造方法在所述聚合工序之后还包括使环氧乙烷在碱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所述聚合工序中生成的多元醇反应的工序。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化烯多元醇(A1)的平均羟基数为2~8,羟值为5~45mgKOH/g,不饱和度在0.030meq/g以下,且氧乙烯基的含有比例为5~30质量%。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化烯多元醇(A1)的平均羟基数为2.5~4.5。
8.如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含的氧乙烯基全部存在于分子的末端部分。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性混合物还包含交联剂(E),该交联剂(E)为选自下述第一交联剂(E1)和第二交联剂(E2)的至少1种交联剂;
第一交联剂(E1):羟值为160~1000mgKOH/g的聚氧化烯多元醇;
第二交联剂(E2):不具有聚醚链,具有2个以上的活性氢基团,活性氢基团为羟基时其羟值大于1000mgKOH/g的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性混合物还包含下述破泡剂(F);
破泡剂(F):平均羟基数为2~8,羟值为20~200mgKOH/g,环氧乙烷的含有比例为50~100质量%的聚氧化烯多元醇。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D)为水。
12.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A)含有0~30质量%的聚合物微粒(H)。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A)中掺入有下述聚合物分散多元醇(A21);
(A21):在作为除所述聚氧化烯多元醇(A1)以外的多元醇的多元醇(A2)中分散有所述聚合物微粒(H)的聚合物分散多元醇(A21);
(A2):平均羟基数为2~8,羟值为25~160mgKOH/g的多元醇。
14.片材,其特征在于,使用通过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49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化设备的燃烧炉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片材收纳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