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金组成物、铁基纳米结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4778.6 | 申请日: | 201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1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浦田显理;山田健伸;松元裕之;吉田荣吉;牧野彰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东金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45/02 | 分类号: | C22C45/02;C21D6/00;C22C38/00;H01F1/14;H01F1/153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组成 纳米 结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合金组成物,其组成式是Fe(100-X-Y-Z)BXPYCuZ,其中,
4≤X≤14at%,0<Y≤10at%,0.5≤Z≤2a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X、Y、Z还满足以下条件:79≤100-X-Y-Z≤86at%,4≤X≤13at%,1≤Y≤10at%,0.5≤Z≤1.5a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X、Y、Z还满足以下条件:82≤100-X-Y-Z≤86at%,6≤X≤12at%,2≤Y≤8at%,0.5≤Z≤1.5at%。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P与Cu的比值满足0.1≤Z/Y≤1.2。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是将Fe的一部分置换为Co、Ni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而成的合金组成物,Co、Ni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是全部组成的40at%以下,Co、Ni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与Fe的总量是全部组成的(100-X-Y-Z)at%。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是将Fe的一部分置换为Ti、Zr、Hf、Nb、Ta、Mo、W、Cr、Al、Mn、Ag、Zn、Sn、As、Sb、Bi、Y、N、O及稀土元素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而成的合金组成物,Ti、Zr、Hf、Nb、Ta、Mo、W、Cr、Al、Mn、Ag、Zn、Sn、As、Sb、Bi、Y、N、O及稀土元素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是全部组成的3at%以下,且Ti、Zr、Hf、Nb、Ta、Mo、W、Cr、Al、Mn、Ag、Zn、Sn、As、Sb、Bi、Y、N、O及稀土元素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与Fe的总量是全部组成的(100-X-Y-Z)at%。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是将B及/或P的一部分置换为C元素而成的合金组成物,C是全部组成的10at%以下,而B及P依然满足4≤X≤14at%及0<Y≤10at%,且C与B及P总量是全部组成的4at%以上24at%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Al、Ti、Mn、S、O、N的含量满足以下条件:0≤Al≤0.5质量%,0≤Ti≤0.3质量%,0≤Mn≤1.0质量%,0≤S≤0.5质量%,0<O≤0.3质量%,0≤N≤0.1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Al、Ti、Mn、S、O、N的含量满足以下条件:0<Al≤0.1质量%,0<Ti≤0.1质量%,0<Mn≤0.5质量%,0<S≤0.1质量%,0.001≤O≤0.1质量%,0<N≤0.01质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Al、Ti、Mn、S、O、N的含量满足以下条件:0.0003≤Al≤0.05质量%,0.0002≤Ti≤0.05质量%,0.001≤Mn≤0.5质量%,0.0002≤S≤0.1质量%,0.01≤O≤0.1质量%,0.0002≤N≤0.01质量%。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具有连续薄带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能在180度弯曲试验时密合弯曲。
13.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具有粉末形状。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熔解开始温度Tm是1150℃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合金组成物,其中,
第一结晶化开始温度TX1与第二结晶化开始温度TX2之差即ΔT为70℃~200℃,所述ΔT=TX2-TX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东金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未经NEC东金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47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