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2153.6 | 申请日: | 201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9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西江胜志;加古智典;川副雄大;北野真也;森澄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0567;H01M10/056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朴秀玉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高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因而被广泛用于例如手机、笔记本型电脑的电源等。
对于这样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而言,通常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炭材料、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非水电解质使用在碳酸亚乙酯(EC)或碳酸亚丙酯(PC)等溶剂中溶解了LiPF6等支持电解质的物质。
为了提高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池性能,一直以来,研究了向非水电解质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向非水电解质中添加离子性金属络合物来提高高温循环特性的电池。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向非水电解质中添加环状硫酸酯来提高循环特性的电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4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20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近年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移动体用的电源的需求逐步高涨,在这样的用途的电池中,要求严酷的温度条件下的电池性能。这是因为例如有时会在一天的温差大的地域等,在高温环境曝晒后在低温环境使用。
在高温环境曝晒后在低温环境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时,由于在低温环境使用在高温环境下内部电阻增大了的电池,所以还存在内部电阻增大无法得到充分的输出功率特性的问题。
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或2所记载的那样,对使用了单独添加离子性金属络合物的非水电解质或单独添加环状硫酸酯的非水电解质的电池进行了研究,但没能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低温使用高温保存后的电池时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增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精心研究的结果是,本发明人等发现使用如下的非水电解质的电池,可以抑制低温使用高温保存后的电池时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增大,所述非水电解质为相对于非水电解质的总质量,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0质量%以下,且含有环状硫酸酯2.0质量%以下。
即,本发明为具备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质中,相对于所述非水电解质的总质量,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0质量%以下,且含有下述通式(2)所示的环状硫酸酯2.0质量%以下。
(式中,R1、R2、R3、R4分别表示氢或碳数1~3的烷基)。
另外,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相对于非水电解质的总质量,含有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0质量%以下,且含有通式(2)所示的环状硫酸酯2.0质量%以下的非水电解质。
根据本发明,由于非水电解质中,相对于非水电解质的总质量含有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0质量%以下,且含有环状硫酸酯2.0质量%以下,因此可以显著降低低温使用高温保存后的电池时的电池的内部电阻。
本发明中,通式(2)所示的环状硫酸酯为选自下述式(3)所示的硫酸戊二醇酯、下述式(4)所示的硫酸丙二醇酯、以及下述式(5)所示的硫酸丁二醇酯中的1种以上环状硫酸酯时,可以进一步降低低温使用高温保存后的电池时的电池的内部电阻,所以优选。
本发明中,非水电解质中,与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环状硫酸酯一起,相对于非水电解质的总质量含有下述通式(6)所示的化合物(LiPO2F2)5.0质量%以下时,可以进一步降低低温使用高温保存后的电池时的内部电阻,所以特别优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抑制低温使用高温保存后的电池时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增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正极板(正极)
4…负极板(负极)
5…隔板
6…电池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2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影像定位装置
- 下一篇:通过编织来制造纤维垫子的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