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14018.7 | 申请日: | 2010-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5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 发明(设计)人: | 下津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列斯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徐年康 |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申请要求标题为“Optical Connector(光连接器)”的2009年1 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17877的优先权,其内容全 部完整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光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或装置中,为了减小机壳的总尺寸并增加显示屏的 尺寸,机壳可配置成可折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柔性印刷电路和 导线例如细同轴电缆布置成穿过铰链部分的内部,铰链部分允许一 个机壳与另一机壳可枢转地连接,以便信号可通过并行传输被传输。
虽然优选地,信号传输速度响应于图像分辨率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因为在增加铰链部分的内部尺寸方面有限制,所以实际上不可 能布置具有其大的宽度或直径的导线。此外,当利用预防电磁干扰 (EMI)的防范措施时,导线将在其宽度或直径上变得较大。
因此,发展了能够通过传输来传输大量信号并且是良好的EMI 对策的光传输方法。在日本专利申请No.11-84174中公开了这样的 方法的实施例,其内容在此全部并入本文。
此外,图8示出常规光连接器的透视图。在图8中,光学元件 部分870配置成在其中接纳光学模块,,并通过耦合构件841耦合 到连接器壳体811,其中,该光学模块包括光发射元件、光接收元件 等。连接器壳体811设置有凹槽形导向部分814和接合壁部分818, 凹槽形导向部分814配置成允许连接到未示出的光纤的前端的未示 出的插头插入其中,而接合壁部分818配置成与插头的前端接合。 此外,导向突出部831形成在接合壁部分818的壁表面上,并与形 成在插头中的一对接合孔接合,使得插头在其插入之后被放置在适 当的位置上。
光连接器设置有可旋转地连接到连接器壳体811的夹紧构件 821。夹紧构件821的前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813上,旋转轴813 配置成从接合壁部分818的侧表面突出。夹紧构件821设置有配置 成从夹紧构件821的前端向后延伸的细长板状臂部件822。而且,锁 定部分827连接到臂部件822的后端,以便与插头的后端接合,且 允许操作员操作的操作部分825连接到锁定部分827的后端。
当插头连接到光连接器时,夹紧构件821从图8所示的姿势旋 转从而升高操作部分825,使得导向部分814的上表面打开。随后, 插头从其后侧插入导向部分814中,使得插头的前端表面与接合壁 部分818的壁表面紧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插头的定位由接合插 头的接合孔的紧密配合的导向突出部831实现。最后,当夹紧构件 821旋转从而降低操作部分825时,光连接器返回以呈现图8所示的 姿势。由于该配置,锁定部分827与插头的后端接合,且插头连接 到光连接器。
然而,在常规光连接器中,因为插头的定位通过使导向突出部 831紧密配合在插头的接合孔内来实现,所以可能难以执行连接操 作。通常,当将连接到光纤的插头连接到光连接器时,因为插头侧 的光路相对于连接器侧的光路的定位需要极其高的精确度,所以导 向突出部831和接合孔设计成具有极其小的尺寸公差。由于这个原 因,操作员移动插头以使导向突出部831插入接合孔需要高的精确 度,因此很难执行。
而且,当不必要地大的力施加到导向部分时,导向突出部831 可能被折断。近年来,由于光连接器在小型化中的发展,导向突出 部831也变得小型化。由于这个原因,当操作员改变插头的姿势或 方向时,例如,当导向突出部831接合插头的接合孔时,导向突出 部831可能被力折断。
此外,在降低操作部分825以旋转夹紧构件821时,有必要确 认该导向突出部831通过配合来与插头的接合孔紧密接合,从而完 成配合插头的定位。然而,因为相应的构件——包括导向突出部831 和插头的接合孔——非常小,所以很难在视觉上识别配合插头的定 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列斯公司,未经莫列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40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