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切削食物的装置以及厨房用的多功能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02802.6 | 申请日: | 201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1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C·雷帕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C·雷帕茨 |
| 主分类号: | B26D3/18 | 分类号: | B26D3/18;B26D3/26;B26D7/1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切削 食物 装置 以及 厨房 多功能 器具 | ||
1.用于切削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的装置(100),具有一带有多个切削刃(1)的切削件(2)和一操作件(3),它们借助一摆动支承装置(9)相互可摆动地支承,并且,为了切削切削物,操作件(3)被压向切削件(2),该装置还具有一盖件(5)用于安装在已切削的切削物的接收容器(6)上,其中,该盖件(5)具有一开口(7),该开口包含一用于已切削的切削物的通道(8),其特征在于,该摆动支承装置(9)被接收在该开口(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承装置(9)、特别是该摆动支承装置(9)的摆动轴线(47)相对于盖件(5)的上侧面(16)下沉地安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承装置(9)安置在至少一个限界所述开口(7)的侧壁(18)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支承装置(9)通过至少一个铰链(32)、特别是通过安置在所述开口(7)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壁(18)上的销轴(35)和安置在所述操作件(3)上的接收部(48)形成。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100)具有用于在该开口(7)的区域中加强所述盖件(5)的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器件通过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开口(7)的加强件(10)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0)安置在摆动支承装置(9)和所述用于已切削的切削物的通道(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0)具有一高起的条区段(13),优选带有侧面的插入缝隙(14),在摆动时操作件(3)的各个侧壁(15)分别插入到这些导向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0)构造为限界装置,限制切削刃(1)向摆动支承装置(9)的方向移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器件通过盖件(5)的侧壁(18)形成,这些侧壁(18)形成一凹部(17)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开口(7)。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摆动时所述操作件(3)基本上插入到所述盖件(5)的开口(7)中。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闭合位置中所述操作件(3)基本上沉入在开口(7)中。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1)相对于盖件(5)的上侧面(16)向接收容器(6)内部方向下沉地安置。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件(2)通过盖件(5)形成并且优选切削刃(1)保持在一可拆卸地或者松动地安置在切削件(2)上的框架(19)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7)形成用于切削框架(19)的支承座(12)。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1)构造成切削栅并且优选这些切削刃(1)通过刀片形成。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件(2)和所述操作件(3)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前述部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5)具有一宽度(27),该宽度大致相当于操作件(3)的宽度(28)的1.5倍到3.5倍,优选大致2倍。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5)基本上圆形地构造。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5)优选借助卡口式锁、螺纹锁、卡入连接、弹簧夹连接、夹紧连接(33)和/或类似固定器件可拆卸地保持在接收容器(6)上。
21.厨房用的多功能器具,具有一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装置(100)和一例如呈碗式的接收容器(6),该装置(199)的盖件(5)可放置在该接收容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雷帕茨,未经C·雷帕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8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