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94063.9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唐胜国;李书福;杨健;安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辅助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
背景技术
乘用车车身厂的总焊预拼工位,主要将左、右侧围总成与下部车身总成进行预拼,同时人工的将侧围与下部车身及机舱总成和侧围搭接法兰进行预扣。由于总焊线下部车身和左右侧围搭接处门槛的原因,空间比较大,员工进行预扣操作简便,预扣效果好。但机舱和侧围的搭接法兰,周边夹具定位块和传感器特别多,而且法兰所处空间位置狭小,导致榔头敲击法兰活动空间受限、经常出现预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工位夹具合拢时存在侧围下沉及侧围定位孔挤压变形,影响白车身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下部车身和侧围的预扣工序操作简单,保证预扣准确,防止车身定位孔变形,实用性强。
一种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支撑部、压紧部和滚压部,所述的支撑部包括支撑块以及驱动支撑块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的压紧部包括压紧块以及驱动压紧块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的滚压部包括滚轮以及驱动滚轮水平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的压紧块位于支撑块的正上方。
综合考虑装配工件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便于装配,所述的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可选择双杠气缸,所述的第二气缸为单杠气缸。所述的压紧块可选择通过压紧臂与第二气缸活塞杆顶端固定,压紧臂底面与底座铰接。
压紧块底端端面形状由与其接触的板件的顶面形状确定,两者相互配合,避免板件在预压过程中的产生变形;支撑块顶端端面由与其接触的板件的底面形状确定,两者相互配合,同样为避免板件在预压过程中的产生变形。为保证压紧块下压的准确度,可在所述的压紧臂和底座顶面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例如可在所述的压紧臂底面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底面设有限位槽;所述的底座顶面设有与限位块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限位块和限位凸起的相互配合,保证了压紧块下压的准确度,保证了预扣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下部车身和侧围的预扣工序的自动化,操作简单,节省作业时间,保证预扣准确,防止车身定位孔变形,提高了汽车装配质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预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预扣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预扣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预扣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包括底座10以及设于底座上的支撑部、压紧部和滚压部,支撑部包括支撑块2以及驱动支撑块2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1;压紧部包括压紧块4以及驱动压紧块4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3;滚压部包括滚轮6以及驱动滚轮6水平移动的第三气缸5;压紧块4位于支撑块2的正上方。
底座10为L形钢板,底座10一般固定在汽车侧围夹具上,使整个预扣装置固定在夹具上;底座10竖直段和水平段之间设有T形加强板16。第一气缸1通过第一连接板14与底座10竖直段固定;支撑块2通过固定块15与第一气缸1活塞杆顶端固定,支撑块2顶面为与板件接触面配合的斜面。第二气缸3缸体直接与底座10竖直段一侧铰接,第二气缸3活塞杆顶端与压紧臂7一端铰接;压紧臂7底面与底座顶端铰接,压紧臂7底面还设有一个限位块8,限位块8底面设有限位槽,底座10顶面设有与限位块8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9;压紧块4顶端与压紧臂7远离第二气缸3的一端固定。第三气缸5固定在底座10水平段的顶面,滚轮6通过滚轮支架11和呈L形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与第三气缸5活塞杆顶端固定;滚轮6固定在滚轮支架11顶部。
本实施例的白车身预拼自动预扣装置的实际运行过程为:首先将侧围总成放在总拼侧围夹具上,开动第二气缸3,压紧块4将侧围总成压紧;然后打开第三气缸5,第三气缸5驱动滚轮6对法兰进行45°~60°预压,最后打开第一气缸1,第一气缸1带动支撑块2对法兰进行二次碾压,确保法兰与侧围完整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4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