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94021.5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单煦;林应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 计算机 屏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贩卖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屏幕光源的笔记型计算机,而此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所采用的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包括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一背板。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皆设置在背板上,而发光二极管皆设置于导光板旁。导光板一般为矩形板,所以导光板具有一对长度较短的短边侧面以及一对长度较长的长边侧面。
受限于背光模块一般的机构设计,在背光模块的内部构造中,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通常小于长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且上述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相当狭小。倘若将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中,则会因为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太近,导致在大视角的范围内出现漏光的情形,从而降低画面质量。
因此,这些发光二极管都是仅设置在长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中,而不设置在短边侧面处的容置空间中,但是这样却会使得背光模块所包括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偏多,从而增加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造成本以及消耗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 的屏幕,其不仅可以解决上述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制造成本与消耗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其包括一盖体、一胶框、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盖体适于枢接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胶框设置于盖体上。背光模块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以及一发光组件。光学膜片设置于盖体与胶框之间。导光板设置于盖体与光学膜片之间,并具有一出光面、一对第一侧面与一对第二侧面。出光面连接于这些第一侧面与这些第二侧面,而光学膜片位于出光面的对面。这些第一侧面连接于这些第二侧面之间,而这些第一侧面的长度小于这些第二侧面的长度。发光组件设置于盖体与胶框之间,并位于其中一第一侧面的对面。显示面板设置于胶框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源与一电路板。这些发光源装设于电路板上,并位于电路板与第二侧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区,可视区与这些发光源之间的距离大于4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6.9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7.5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区与这些发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满足以下数学式:
A/P≥0.65
其中A为可视区与这些发光源之间的距离,而P为这些发光源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发光源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还包括一反射片。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与盖体之间。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可让发光组件设置在导光板的短边侧面(即第一侧面)处,同时能增加可视区与发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解决在大视角的范围内发生漏光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制造成本与消耗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所应用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线I-I剖面所绘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盖体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所应用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100能与一笔记型计算机主体200组装,以形成一笔记型计算机10,其中笔记型计算机主体200内装设有主机板(mother board)、内存(memory)、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以及硬盘(hard disk)等电子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4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