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行星传动副变速器行星机构总成辅助支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75473.9 | 申请日: | 201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水;吕令权;周建设;李清;赵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泰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8 | 分类号: | F16H57/08;F16H57/02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033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器 行星 传动 机构 总成 辅助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组合式多挡变速器中,对采用行星传动技术的副变速器中的行星机构总成用浮动轴承实施辅助支承的结构,属于汽车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同内商用车使用组合式多挡变速器已越来越普及。且副变速器采用行星传动结构技术的也越来越多,由于行星机构总成悬臂结构的特殊性,国外产品对行星结构副变速器中的行星机构总成零件形位公差、配合精度要求很高。但应用在中、轻型商用车变速器,受制造、使用、服务成本制约,只能采用经济精度,因此需对行星机构总成的支承采用不同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对行星机构总成用浮动轴承实施辅助支承结构,解决了上述难题。副变速器为行星传动结构的组合式多挡变速器,在中、轻型商用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变速器行星传动副变速器行星机构总成辅助支承结构,变速器在主变速器输出端、副变速器输入端增加了辅助支承结构设计,该述结构的辅助支承轴承内圈安装在主变速器第二轴的输出端,外圈在行星架上浮动安装,由锁紧螺母轴向定位;副变速器输入齿轮(太阳轮)通过花键固定在主变速器的第二轴上或与主变速器第二轴制成一体,输出轴与行星架固定成一刚性整体,通过圆柱滚子轴承支承在后壳体上;行星机构的齿圈与行星轮啮合同时,可由锁止板实现锁止或自由转动;高低挡同步器安装在与齿圈联成刚性整体的支承座上,高低挡换挡同步器总成的上方设置有由换挡手柄控制的气动换挡机构。
所述变速器中,其副变速器为行星传动结构技术的组合式多挡汽车变速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轴承对行星机构总成作辅助支承,从而有效消除因行星轮与太阳轮侧隙及行星机构零件加工误差等引起的载荷不平衡,避免零件早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承轴承3内圈固定在锁紧螺母2上,外圈间隙配合安装在行星机构中行星架4上,有一定的浮动量。副变速器输入齿轮(太阳轮)1直接与主变速器的第二轴做成一体(或通过花键固定在主变速器的第二轴上);行星机构中行星轮5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行星轮轴6上、行星轮轴6直接支承在行星架4上,行星机构总成一端通过圆柱滚子轴承9支承在后壳体10,一端通过行星轮5与副变速器输入齿轮(太阳轮)1相啮合;同时支承座7浮动在深沟球轴承8上,深沟球轴承8的外圈与支承座留有间隙,实现行星机构元器件的浮动。
本实用新型在行星机构的前端,主变速器第二轴输出端增装一深沟球轴承8,行星架4浮动支承在其外圈上,留有微小间隙。实现行星机构两端支承,从而有效消除因行星轮与太阳轮侧隙及行星机构零件加工误差等引起的载荷不平衡,避免零件早期损坏。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5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力式切断球阀
- 下一篇:集制动器于一体的模块化轮边减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