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排气回流孔塞设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56382.0 | 申请日: | 201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忠;杨诗军;徐建刚;杨飞;王涛;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襄樊蓄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 代理公司: | 襄樊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排气 回流 设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层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独立排气回流孔塞。
背景技术
双层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包括由壳体、大盖、排气盖构成电池的外壳,一般在大盖上设有六个单格,单格中设有注液孔。排气盖上设有一体的、并与注液孔相匹配的回流导酸柱,回流导酸柱的缺口以及与回流孔缝隙构成了出气通道和回流通道。这种设计有个缺陷,就是由于回流导酸柱与排气盖是一体设计,其与大盖的回流孔的配合不均匀,同时由于模具制造限制,其排气通道只能靠其末端的缺口和配合缝隙,上面的液体要流下来,下部的气体向上冲,容易导致喷酸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与排气盖分离、独立安放于排气回流孔内、易于安装并在安装后固定牢固的排气回流孔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蓄电池排气回流孔塞设计结构,其特征是:排气回流孔塞安放于蓄电池大盖排气回流孔延伸出的上排气回流管与排气盖上对应的下排气回流管形成的排气回流孔中,上排气回流管端口与下排气回流管端口热封连接并形成热封余料;该排气回流孔塞包括一个顶部为锥形腔体、中部为圆桶形腔体、底部为喇叭形口的塞体;该塞体中部圆桶形腔体的中部设有外径与电池大盖出气回流孔孔径相等的圆柱形凸台;该塞体顶部锥形腔体上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塞体中部圆柱形凸台上端面低于电池大盖上排气回流管上端面2-4㎜。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塞体凸台上均匀开有4个矩形缺口,塞体喇叭形口上对应开有4个矩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塞体顶部锥形腔体上开有5个通孔,即中心分布1个通孔,四周均匀分布4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塞体喇叭形口与电池大盖出气回流孔底部形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一个顶部为锥形腔体、中部为圆桶形腔体、底部为喇叭形口的塞体作为排气回流孔塞,并在该塞体中部圆桶形腔体的中部设有外径与电池大盖出气回流孔孔径相等的圆柱形凸台,在该塞体顶部锥形腔体上设有通孔,因而,可将排气回流孔塞安放在蓄电池大盖排气回流孔延伸出的上排气回流管与排气盖上对应的下排气回流管形成的排气回流孔中,塞体中部圆柱形凸台上端面处于电池大盖热封线之下,上排气回流管与下排气回流管端口热封连接后,热封产生的余料块刚好将排气孔塞压住,起到固定排气回流孔塞的作用,使塞体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同时,在环形凸台上设置缺口,便于上部的酸液流到下部电池中。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独立安放于排气回流孔内、易于安装并在安装后固定牢固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双层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独立排气回流孔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位于排气回流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蓄电池大盖2上的排气回流孔3设有延伸出的上排气回流管,蓄电池排气盖1上设有与蓄电池大盖2上排气回流管对应的下排气回流管,上排气回流管端口与下排气回流管端口通过热封连接并形成热封余料5。排气回流孔塞4塞体独立安放于蓄电池大盖上排气回流管与排气盖下排气回流管形成的排气回流孔3中。
如图2至图4所示。排气回流孔塞4包括一个顶部为锥形腔体、中部为圆桶形腔体、底部为喇叭形口的塞体。塞体中部圆桶形腔体的中部设有外径与电池大盖出气回流孔孔径相等的圆柱形凸台6。凸台6上端面低于电池大盖上排气回流管上端面2-4㎜,即处于电池大盖热封线之下。塞体凸台6上均匀开有4个矩形缺口,塞体喇叭形口上对应开有4个矩形缺口,便于上部的酸液流到下部电池中。塞体顶部锥形腔体上设有5个通孔7,即中心分布1个通孔,四周均匀分布4个通孔。塞体喇叭形口与电池大盖出气回流孔底部锥形台面形状相配合,放置更稳定可靠。排气回流孔塞塞体安装方便,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襄樊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襄樊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63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动力电池
- 下一篇:一种双防脱蓄电池提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