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预混红外燃烧快速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38250.5 | 申请日: | 201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姚伯龙;陈东辉;赵廉;李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预混 红外 燃烧 快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辐射快速加热锅炉的集成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预混红外燃烧快速炉。
背景技术
在节能政策的推广下,高能耗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锅炉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危机,如何在合理改造传统锅炉利用的情况下发展节能锅炉,特别是利用集成优化技术,创造出具有性价比高、污染低、排放低、在运动或固定场地均可使用的高效炉,将成为锅炉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就国际、国内锅炉产业市场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实行多年的燃油、燃气锅炉,无论是能效与碳排放均优于传统煤炭锅炉,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锅炉炉膛大、对水质和自动控制要求较高、一旦爆管较难维修;节能提升空间不大,技术落后,应用面窄,无论是直燃炉、开水炉还是蒸汽炉均存在上述问题,长期困扰产业发展。另外市场用于压缩空气发动机加热压缩空气的专业锅炉更是难以寻觅,无论是法国Guy Négre设计师或印度Ta Ta汽车制造商生产的压缩空气汽车所采用的混合能源、低温能与燃料能均采用内燃一体方式,成本高、噪音大、机械部件易损。而采用外燃式压缩空气加热方法则可达到绝好的效果。用外部环境吸热和强迫吸热来提高压力达到最大效能是提高续航能力的最佳方案,而能否提供一款特别在高速运动中,随时可产生热能的加热器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攻克的技术课题。
经检索,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中,未见与本实用新型完全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及文献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概念新颖、构思独特的全预混红外燃烧快速炉。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全预混红外燃烧快速炉是使用包括以下零部件组合完成的:保温炉筒、保温顶盖、封盖、导流 腔、工作流体出口、红外反射板、红外发射器、尾烟管/出口、红外透视墙、燃烧器、燃烧器基座、全预混点火腔、燃料管/进口、保温基座、工作流体进口、螺旋形螺旋热片管、红外吸收涂层以及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等传感元件及螺钉、螺帽、密封垫/圈等配件。
其中,所述燃料管/进口与全预混点火腔制成一体;燃烧器固定在燃烧器基座上;燃料管/进口、全预混点火腔、燃烧器、燃烧器基座按序套装固定在保温基座空腔内;红外发射器两端采用金属封板密封,向下一端开有便于燃烧器喷射头进入的孔,另一端径向设置有导流腔;组装好的红外发射器固定安装在燃烧器基座上;红外透视墙两端采用金属Y型夹固定,分别固定在燃烧器基座上和上端封盖内侧一面;红外透视墙与红外反射板之间的腔体内安装有螺旋形螺旋热片管;螺旋形螺旋热片管穿过保温炉筒分别密封固定在工作流体进口和工作流体出口上;红外反射板设置在保温炉筒周壁;保温顶盖用扣件或螺钉密封固定在保温炉筒上;而保温炉筒通过法兰和保温基座上的法兰对接,用螺钉密封固定成一体;在保温炉筒和红外反射板上靠近燃烧器基座处开有尾烟管/出口,并安装有尾烟管;螺旋形螺旋热片管上喷涂有红外吸收涂层;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工作流体出口、红外反射板与红外发射器之间的腔体内;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等传感元件设置在燃料管/进口、全预混点火腔体内。
所述的红外发射器采用镍-铬-铝特种复合金属纤维,金属纤维毡体作为燃烧介质和发热元件或高性能复合蜂窝多孔径陶瓷材料制作的扁型、圆形、筒形、圆锥形或客户目标需要的形态。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单个大口径为 或多个小口径为 的红外发射器组合使用。
所述的燃烧器燃烧时表面热强度为0.1-0.8W/mm2,燃烧至800-1000℃,发红外射线;也可采用表面热强度达0.9W/mm2,直至5W/mm2也不脱火的特种金属纤维及多孔陶瓷板。燃烧器上安装有燃烧头。
所述的螺旋形螺旋热片管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不锈钢、B7铜合金、碳素钢或耐高温、耐高压强的管状材料。采用厚壁管体,经特种工艺、 机加工成螺旋热片,或采用缠片通过高频焊接成带有螺旋热片的管。在无条件或为了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普通金属管缠绕成环形螺旋状,1-3组形成二、三回程制作。
所述的全预混点火腔采用抗压、抗膨胀能力较好的金属材料或复合优化组合的陶瓷材料,制成圆腔体状并安装有混合管、点火变压器、程序控制器、电磁阀、压力开关、风机进风口、点火/火焰检测电极等元件。
所述的红外透视墙是采用烧杯级耐高温、厚度为3-10mm不等的透明本色玻璃,便于红外线穿透。
所述的螺旋形螺旋热片管可采用两组或三组金属管缠绕成不同直径的螺旋体同心排放组成两回程或三回程(此时应弃用红外透视墙),并由上一组出口对接下一组进口滚焊密封,免液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8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偏的表征方法
- 下一篇:检测紫外线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