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驾驶位气囊拉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33221.X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鞠春贤;陈现岭;张凯;赵永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2338 | 分类号: | B60R21/233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驾驶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装置的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驾驶位气囊拉带。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是用来减轻车辆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给乘员带来人体伤害的车辆安全装置,一般以安全气囊专用材料缝合而成,当车辆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瞬时充气以保护人体相关部位。为了控制气囊充气后的形状,在气带的制作过程中要增加拉带结构。
现有气囊只在中间区域设有拉带,一般为两条或者三条,只能控制中间区域的厚度;中间增加拉带后,导致气囊的中间较薄,周围较厚,充气后气囊周围区域的压力会增大,从而会增大对乘员胸部的伤害;现有拉带的结构形式对气囊整体形状的控制效果差,不能满足不同车型的不同需要而控制气囊的形状以降低对乘员头部、颈部、胸部的伤害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现有拉带设置方式进行改进的汽车驾驶位气囊拉带,以实现在碰撞中能更好的控制气囊形状的目的,降低气囊对驾驶位乘员胸部及头部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降低对胸部及头部的伤害值;另外,还能够更好地平衡头部和胸部受力,从而降低乘员颈部弯矩。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驾驶位气囊拉带,设于由上下两圆片于边缘处缝合而成的气囊内,下圆片中心区域设有充气孔,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拉带包括中心区域拉带及侧围区域拉带两部分,所述拉带固定连接于气囊的上下两圆片之间,充气后,气囊相应于拉带端部处位置的形状呈沿气囊厚度方向向内凹陷状。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当气囊充气后,由于拉带的作用,使上下圆片间于拉带处的距离固定,气囊充气后其相应于拉带上、下端边迹连线处呈凹陷状,凹陷部所处的具体位置、凹陷程度依据不同车型转向盘的结构与形状、尺寸及由碰撞试验测定的受伤部位进行设计,以保证车辆有意外发生时,降低气囊对驾驶位乘员胸部及头部产生的作用力,降低伤害值,并更好地平衡头部和胸部受力,降低乘员颈部弯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所述中心区域拉带的两端分别于气囊的两圆片的中心区域内环上下圆片中心点均布,中心区域拉带上端所处的上圆环的环径大于下端所处下圆环的环径,即中心区域拉带于下圆片与上圆片间呈放射状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中心区域拉带有三条,其下端设于充气孔边缘外、两两相隔120°环布。
中心区域拉带主要控制气囊与假人头部接触位置的形状,对其具体布置方式的上述限定,目的是使其对人体的保护更为有效。中心区域拉带的长度可以调节,三条的长度可以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侧围区域拉带的两端分别于气囊的上下圆片上相应处呈环状、相隔均布,侧围区域拉带端部所在圆环的环径小于上下两圆片的直径。
侧围区域拉带距气囊中心点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碰撞胸部接触的位置来调节,主要控制气囊与胸部接触位置的形状。侧围区域拉带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以便控制气囊与胸部接触的时刻,避免气囊与胸部接触时对胸部造成严重伤害。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在气囊的侧围设有侧围区域拉带,通过改变其位置及长度来改变气囊与人体胸部接触的时刻及接触形状。
(2)在气囊的中心区域设有中心区域拉带,来控制气囊与人体头部接触的形状及时刻。
(3)将侧围区域拉带和中心区域拉带进行配合,调节假人头部、胸部受力的均匀程度,以便控制人体颈部弯矩的大小,降低颈部伤害。
(4)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在碰撞中气囊爆开产生打脸的情况,降低头部伤害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能平衡人体上半身的受力,降低由于头部及胸部受力不平衡造成的颈部伤害。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轿车、越野车、商用车等各种车型,用于对汽车驾驶位乘员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带端点于气囊内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是拉带分布结构的主视图与俯视图。
图中:1-气囊,21-中心区域拉带,22-侧围区域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汽车驾驶位气囊拉带,固定设于汽车驾驶位气囊内,用于控制气囊充气后的形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实现气囊对驾驶位乘员的相关部位的有效保护,降低对头部、胸部、颈部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32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内前窗电动除雾器
- 下一篇:一种直接安装在汽车车窗玻璃上的救生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