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管发泡位置监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2654.7 | 申请日: | 201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1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姚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再军 |
| 主分类号: | B29C44/60 | 分类号: | B29C44/60;B29K75/00;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200 辽宁省海城***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发泡 位置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管发泡位置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管是建筑施工用的常用设备,保温管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侧设有保护层,保护层按颜色区分一般分为黑夹克保护层和黄夹克保护层,生产黄夹克保温管时,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在保温管道生产设备的一侧安装1KW碘钨灯,用于观察聚氨酯的发泡位置,虽说观察比较清晰、直观,但耗能高,安全系数低。生产黑夹克保温管时,在保温管道生产设备的两侧安装X射线发射器和X射线接收器及图像显示系统。此系统也基本能直观的观测到聚氨酯的发泡位置,但X射线对生产车间的工人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不适合广泛的使用。综上所述,目前保温管的生产工艺很难满足对聚氨酯发泡位置的准确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等位准确的保温管发泡位置监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保温管发泡位置监控装置,包括支架、滚轮、连杆、支撑弹簧和监控系统,支架底端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底端与连杆铰接;支撑弹簧一端与支架连接,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一端安装滚轮,一端与支撑弹簧连接;支撑杆与连杆的铰接点位于滚轮和支撑弹簧之间,支架上安装有监控系统,支撑弹簧与监控系统连接。
所述的支架包括底座、压板、立柱、调压杆和调压弹簧,立柱垂直固定在底座两侧,立柱顶端设有粗调螺母,压板与底座上表面平行,调压杆两端分别与压板和底座垂直连接,压板和底座之间的调压杆上安装调压弹簧,调压杆顶端设有微调螺母。
所述的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器、CPU处理器、PLC控制器、变频器和发泡指示灯,传感器通过信号放大器与CPU处理器连接,CPU处理器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分别与变频器和发泡指示灯连接。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有至少两个支撑弹簧,每个支撑弹簧对应一套监控系统。
所述的支撑弹簧由内外两层弹簧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可自动监控保温管发泡位置,不会产生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确保生产出优质保温管,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监控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保温管发泡位置监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滚轮10、连杆12、支撑弹簧5和监控系统,支架底端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底端与连杆12铰接;支撑弹簧5一端与支架连接,一端与连杆12连接;支撑弹簧5由内外两层弹簧组成。连杆12一端安装滚轮10,一端与支撑弹簧5连接;支撑杆9与连杆12的铰接点位于滚轮10和支撑弹簧5之间,支架上安装有监控系统,支撑弹簧5与监控系统连接。支架包括底座1、压板6、立柱8、调压杆4和调压弹簧3,立柱8垂直固定在底座1两侧,立柱8顶端设有粗调螺母7,压板6与底座1上表面平行,调压杆4两端分别与压板6和底座1垂直连接,压板6和底座1之间的调压杆4上安装调压弹簧3,调压杆4顶端设有微调螺母2。如图2所示,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器、CPU处理器、PLC控制器、变频器和发泡指示灯,传感器通过信号放大器与CPU处理器连接,CPU处理器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分别与变频器和发泡指示灯连接。
生产保温管11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在保温管11外侧的调偏装置附近,如图1所示,采用三个支撑弹簧5,当保温管11内与前端支撑弹簧5对应的位置处的聚氨酯发泡时,将滚轮10顶起,滚轮10拉伸弹簧,传感器接收信号,通过监控系统的分析,控制指示灯发红光,同时通过变频器给打料电机传递信号,放慢打料电机的转速,即降低发料速度。当后端滚轮10触及未发泡的保温管11时,滚轮10呈下沉状态,弹簧被挤压,传感器接收信号,通过监控系统的分析,控制指示灯发绿光,同时通过变频器给打料电机传递信号,提高打料电机的转速,即提高发料速度。通过不断的调整,使得发泡位置控制在调偏装置处,保证了保温管11的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再军,未经姚再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2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纹管状回旋通风隔尘消音板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风筒翻边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