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干扰的新型滤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1057.2 | 申请日: | 201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涛;郑青;石方;伏虎;周家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干扰 新型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的新型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中,滤波器是极为重要的组件,滤波器可以消除干扰杂讯,大大衰减无用信号,让有用信号通过,滤波器的精度越高,则滤除杂讯的效果越好,但现在的移动电话都为双频模式,比如,中国移动的的上、下行频段为890MHz~915MHz和935MHz~960MHz,近年来,中国电信对C网基站设备进行了扩容,增大了下行发射功率,导致对中国移动的GSM网络信号的干扰明显,GSM手机接入困难,掉话率严重,网络不能正常运行,若使用一个滤波器,则必须选择890MHz到960MHz,这样,就会对其中没用的20MHz的信号进行处理,衰减效果不好,若使用两个滤波器分别处理两个频段,就会有两个输入端和输出端,安装就会更复杂,而且,因为上下行频段相隔20MHz,带宽比较近,极易产生两频率相互干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可处理两个频段,可避免相近频段相互干扰的抗干扰的新型滤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抗干扰的新型滤波器,包括壳体、壳体内的第一滤波单元、壳体两端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第一焊线分别与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连接,第一焊线与壳体的两端面垂直,壳体由一隔板分为两个密闭的隔腔,其中第一滤波单元位于一隔腔中,另一个隔腔内设有第二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通过第二焊线与第一滤波单元并联耦合,隔板上设有供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并联耦合的窗口,且第二焊线自第二滤波单元两端引出后,与第一焊线垂直连接,并距相邻的壳体侧面2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均由数个电磁耦合的谐振器构成,其中第一滤波单元为的谐振器为6个,第二滤波单元的谐振器为5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了第一滤波单元和第二滤波单元,在保证有效使用带宽的前提下,分别实现两个频带滤波,相比单频滤波器更精确,滤波效果更好,仅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连接和安装更简单,而且,第一焊线与输入口和输出口所在的侧面垂直,第二焊线与第一焊线垂直连接,不仅可以降低相互干扰,还可以保证批量生产时便于控制和检验尺寸,第二焊线与壳体侧面的距离直接影响选择信号的反射大小,根据实验得到2mm为最佳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框图。
图中:1、壳体;2、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第一滤波单元;5、第二滤波单元;6、隔板;7、第一焊线;8、第二焊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壳体1内的第一滤波单元4、壳体1两端的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3,第一滤波单元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第一焊线7分别与输入端口2和输出端口3连接,第一焊线7与壳体1的两端面垂直,壳体1由一隔板6分为两个密闭的隔腔,其中第一滤波单元4位于一隔腔中,另一个隔腔内设有第二滤波单元5,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单元4和第二滤波单元5均由数个电磁耦合的谐振器构成,其中第一滤波单元4为的谐振器为6个,分别为谐振器a1、谐振器a2、谐振器a3、谐振器a4、谐振器a5、谐振器a6、第二滤波单元5的谐振器为5个,分别为谐振器b1、谐振器b2、谐振器b3、谐振器b4、谐振器b5,且第一滤波单元4和第二滤波单元5的频段分别为890MHz~915MHz和935MHz~960MHz,即中国移动通信的上下行频段范围,第二滤波单元5通过第二焊线8与第一滤波单元4并联耦合,隔板6上设有供第一滤波单元4和第二滤波单元5并联耦合的窗口,本实施例中,窗口的尺寸为8mm*27mm,且第二焊线8自第二滤波单元5两端引出后,与第一焊线7垂直连接,并距相邻的壳体1侧面2毫米。
试验证明,双频滤波器通带内损耗低至0.8dB,带外抑制度(870~880MHz)高达55dB以上。加装本实用新型后,GSM基站接收C网功率由-40dbm降低到-85dbm以下,有效的对C网信号进行了抑制,从而使中国移动的基站能进行正常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1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液晶的温度可调负磁导率器件
- 下一篇:双频滤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