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0414.3 | 申请日: | 201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7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谭克龙;苗小利;刘敏;白志刚;梁涛;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3/89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片 insar 影像 垂直 地物 高度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干涉雷达测量)技术源于美国,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不断完善与成熟,其应用领域也得到不断推广。对于InSAR技术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的空间信息化产业技术公司,已将实用化的机载高分辨率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地形测绘、森林测量、资源调查和环境制图、地质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并且随着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应用领域还在逐步拓宽。
近几年,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特别是机载高分辨率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渐应用于地形测绘。在我国它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机载InSAR系统的研制阶段,地形测绘则刚刚起步,为此迫切需要开展机载高分辨率InSAR技术在地形测绘方面的应用研究。
由于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测图不同于立体测图,不能直接在影像上量测垂直地物的高度或比高,需要借助三维DEM数据或野外人工量测,这样一来,工作量比较大、作业过程比较繁琐。
如图1所示,实际测量时,由于单片InSAR影像特殊的侧视成像机理,对于高出地表的垂直地物,会产生阴影和叠掩现象。其中,阴影即雷达波束不能到达之处,因此地面上该部分没有回波返回到雷达天线,从而在图像上形成阴影,阴影的影像呈现为黑色。阴影的长度Lg与垂直地物高度h和侧视角θ之间满足公式h=Lgsinθcosθ。叠掩,即雷达波束到垂直地物顶部A的时间比到垂直地物底部B的时间短,因而垂直地物的顶部影像a先被记录,底部影像b后被记录,因此顶部影像a和底部影像b的位置在单片InSAR影像中不是同一位置(但实际情况是正射投影A和B两点应为同一点),因而在单片InSAR影像中产生了Lg1的投影宽度,而且Lg1与垂直地物的高度h存在如下关系:h=Lg1tanθ。总之,垂直地物的高度h与其产生的阴影宽度Lg或叠掩宽度Lg1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就是基于单片InSAR影像测量垂直地物高度系统的基本原理。
目前,我国采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适应于立体像对的数据采集,不适合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采集,而且对于垂直地物的高度无法从单片InSAR影像中直接获取,因而需对现有的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相应改进,以适应单片InSAR影像采集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I 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其设计合理、接线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实用价值高,能有效解决现有单片InSAR影像上垂直地物的高度测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入机载InSAR系统的测量参数的数据输入装置、对所述机载InSAR系统所测得的垂直地物的单片InSAR影像进行分析且对所述单片InSAR影像上所存在的阴影宽度Lg或叠掩宽度Lg1进行量测的数据处理器、根据所述机载InSAR系统测量参数中的入射角θ与量测得出的阴影宽度Lg或叠掩宽度Lg1且相应利用公式h=Lgsinθcosθ或h=Lg1tanθ计算得出所述垂直地物的高度h的地物高度换算模块和与数据处理器相接的显示单元,所述数据输入装置和地物高度换算模块均与数据处理器相接。
上述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数据处理器相接的数据存储单元。
上述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数据输入装置为控制键盘或数据接口设备。
上述基于单片InSAR影像的垂直地物高度测量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数据接口设备为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合理、电路接线方便且投入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0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锅调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风味豆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