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用活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9356.6 | 申请日: | 201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0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训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训钊 |
| 主分类号: | F16L33/22 | 分类号: | F16L33/2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陆志强 |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用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软、硬管连接的实用活接头。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常遇到阀与软管连接,通常使用钢丝来扎紧,存在着费力,又扎不紧,易漏水。在2004年12月8日,公告号CN2662039Y,公告了“一种活接头”专利技术,采用装有橡胶圈的主管体的旋手部作用,实现其硬管连接端与硬管的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阶孔内的橡胶圈和内螺纹,与由端头穿过旋压套、适宜环压圈、塞入内胀套的软管应用组体合成作用,实现软管与主管体的连接。但存在着旋压套旋手部力距小,不便于旋压、拆卸,费力费时;内胀套为圆锥台阶的有孔状塞子结构,其大端台阶圆环面积大,与密封圈密封面接触大,故所施加平移压力较大,限制了更多使用范围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省力地实现软硬管快速连接拆卸的实用活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主管体硬管连接端通孔内壁有螺纹或外壁有螺纹、软管连接端内壁有螺纹;旋压套通孔主体有外螺纹;内胀套;至少一个以上的环压圈;密封圈A和密封圈B,其所述的中有通孔的内胀套上端内孔呈倒锥圆台形、中下端内孔呈倒锥圆台形,旋压套通孔主体外螺纹与主管体软管连接端内螺纹啮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管体上端有滚花纹旋手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压套一螺纹端头连有外圆筒体,其截面呈U型,在U型外边壁上有滚花纹旋手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压套一螺纹端头有对称直柄。
本实用新型,由于内胀套其大端圆环形端面面积小,同时旋压套采用往外上翻边外圆筒体或对称直杆旋手部的旋转半径增大,使作业人员用手接通或拆卸已连接的软硬管,省力、快速、方便,其结构简单紧凑,制作方便,使用效果明显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装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装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体 2-密封圈A 3-环压圈 4-密封圈B 5-内胀套 6-旋压套 7-连接软管 8-阀 9-外圆筒 10-直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主管体1硬管连接端通孔内壁有螺纹或外壁有螺纹、软管连接端内壁有螺纹;旋压套6通孔主体有外螺纹;内胀套5;至少一个以上的环压圈3;密封圈A4和密封圈B2,其所述的中有通孔的内胀套5上端内孔呈倒锥圆台形、中下端内孔呈倒锥圆台形,旋压套6通孔主体外螺纹与主管体1软管连接端内螺纹啮合。所述的主管体1上端有滚花纹旋手部。所述的旋压套6一螺纹端头连有外圆筒体9,其截面呈U型,在U型外边壁上有滚花纹旋手部。所述的旋压套6一螺纹端头有对称直柄10。
内胀套5其小端外径小于软管7内径,插入软管7管内,能软管7管外套有至少一个以上环压圈3,在主管体1管内上部圆环台阶上、下分别放置有密封圈A4、密封圈B2,内胀套5大端圆环面顶着密封圈A2,主管体1硬管连接端内螺纹或外螺纹与阀8外螺纹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训钊,未经周训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9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