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电池破壳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5108.4 | 申请日: | 201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武贤峰;王俊;梅军;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B09B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831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电池 破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电池破解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废旧电池破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移动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二次电池的需求量迅猛增加。二次废旧电池若被废弃对人类生活及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浪费了钴镍稀土等资源。废旧二次电池的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成为当务之急。二次废旧电池回收和再利用不仅解决了二次电池污染问题,同时资源能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可续行性循环使用。传统的锤击式破碎分离,工艺流程长,效率低,资源回收率低,而且噪音大,伴随粉尘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二次危害。
中国专利号ZL200610034051.3公开了一种废旧电池拆解机,其在机架上装有定位装置、锯切装置和冲芯装置,其优点是功能完整,结构紧凑且自动化程度高。其不足之处是专门设置了定位装置,运动机构较多且复杂,对机件加工精度、装配和维护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将圆柱形废旧电池外壳破开的废旧电池破壳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旧电池破壳机,包括机架、滑动轴承座、连杆轴、变速箱、电动机和曲柄机构,曲柄机构包括曲柄,曲柄的一端与连杆轴后端铰接,连杆轴装在滑动轴承座内,可在 滑动轴承座内滑动,通过曲柄机构将电动机带动变速箱输出的旋转运动变成连杆轴在滑动轴承座内的直线往复运动,还包括夹具、刀具、内套和顶杆,夹具装在机架上,夹具有圆形内孔,内套的外形为圆柱形,内套的外径与夹具的内孔直径相适配,内套沿轴向前部开有圆形孔,后部开口朝上的槽形孔,圆形孔和槽形孔的半径相同并连接为一体,内套的圆形孔部分塞进夹具内孔并与夹具固定连接;在夹具外表面开有贯通内孔孔壁的刀具插口,在内套上与刀具插口的对应位置开有贯通圆形孔孔壁的内插口,刀具从刀具插口和内插口插入,刀口突出于圆形孔内壁,刀具与夹具定位连接;顶杆的头端为直径小于内套圆形孔直径的圆柱体,顶杆的后端与连杆轴的前端连接,由连杆轴带动顶杆作往复直线运动,顶杆头端在内套内进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夹具、内套与刀具的组合方式为二刀型,二刀型组合方式是在夹具的左右两侧开有两个刀具插口,内套在相应位置也开有两个内插口,从两侧的刀具插口和相应的内插口各插入一把刀具,两把刀具处于过内套中心轴线的水平面上并以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刀具用螺栓固定在夹具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夹具、内套与刀具的组合方式为三刀型,三刀型组合方式是在夹具的上部孔壁和左右两侧下方的孔壁上开有三个刀具插口,内套在相应位置也开有三个内插口,从三个刀具插口和相应的内插口各插入一把刀具,三把刀具以内套的中心轴为中心,沿内套径向间隔120°布置,刀具用螺栓固定在夹具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内套的通孔和槽形孔的内径与所加工的电池外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废旧电池破壳机采用了双侧设置结构,由曲柄机构同时带动两个后端铰接而前端是相反方向的曲柄运转,两个相反方向的曲柄与各 自方向的连杆轴和顶杆连接,并在机架两侧的相应位置装有夹具、刀具和内套,两侧的破壳装置同时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将不同直径的圆柱形废旧电池外壳迅速破开,以便进一步回收其可用物质,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旧电池破壳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二刀型夹具与内套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三刀型夹具与内套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二刀型夹具,101-定位螺栓,102-刀具插口,103-夹具安装螺孔,2-二刀型内套,201-圆形孔,202-槽形孔,3-三刀型夹具,301-上刀具插口,302-刀具定位孔,303-下刀具插口,304-内套定位孔,305-夹具安装螺孔,4-三刀型内套,5-顶杆,6-滑动轴承座,7-连杆轴,8-曲柄机构,9-曲柄,10-电动机,11-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
- 下一篇:晶体硅光伏组件用硅胶快速固化装置





